文档详情

从电影海报中学习.ppt

发布:2018-05-23约2.29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电影海报中学习PPT版式设计    海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宣传的表现形式,因其创意的构思、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的视觉效果而极具吸引力。海报设计是否有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否可以运用到我们熟悉的PPT版式设计中呢?    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理论(Gestalt),整体的意思,它告诉人们我们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是相关联的。我们在阅读时,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我们看到的是词或词组,而不是笔画,不是字母。观看拼图时,我们看到的是图像,而不是拼图的个别的组件。也就是说,人们较容易也更有可能看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整体,而不是构成这一事件的各个个体或元素。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大于各个个体之和。就信息理论来说,组合是减少了信息的数量。当然我们不是心理学家,但是也许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对我们的PPT版面设计有所帮助。     当我们的眼睛去浏览一个画面的时候,会不自己觉得去寻找一个平衡点。当点占据不同的空间时,它所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居中引起视觉平衡 上方引起下坠感 在上方偏左或偏右引起不安定感 下方中点,产生踏实感 左下右下,增加了动感   把你最想表达的看成一个点,用来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让人们充分的注意这一点,其它的元素都是辅助这一点而存在的,可以是文字、图形、图片的排列组合。没有这一点,整个页面就显得平淡无奇,毫无吸引力和乐趣可言,让人看过之后毫无感觉。然而要是到处都是吸引眼球的一点,那么版面也毫无生气,所以要懂得取舍。   一个好的PPT设计版式,必须有一个聚集视线的点,就像电影海报,能在短暂的时间中吸引你的注意力,虽然人们的视野很宽,但视力范围却很窄。在视野中,我们或多或少可感觉到色彩,但仅在某个特定区域的中央,我们才会清楚看见一个字,一个符号。营造一个压倒优势的趣味中心,表明要人们看到什么,从而引导人们用眼睛在这样的视觉中心进行深入的拓展和挖掘。易于成为“视觉中心”的条件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找到这个点呢?简单的总结了几条,也许在PPT设计过程中会对你有帮助. 永恒的主题:醒目的图片    引用的网上报纸版式设计使用图片的十大好处(也许对与PPT设计选择图片来说同理吧): ? ? 1.有现场感; ? ? 2.给版面视觉冲击力; ? ? 3.会让人感动; ? ? 4.有故事性; ? ? 5.不会说谎;(指的是那些不是摆拍、瞬间还原的、记录历史的好照片) ? ? 6.可信度;(这里指的是因为有现场让你认为可信) ? ? 7.促使有关部门采取行动; ? ? 8.更好的理解事物; ? ? 9.更长久了解后做出决定;(有一位永康老板就是看到一位绝症女孩的笑脸的照片决定捐出一万元,而并不是文章中哪些可怜情节的堆砌) ? ? 10.更容易地记住一件事情。 规矩的构图:垂直或水平式版面 规矩的构图:垂直或水平式版面 偶尔的点缀:倾斜式版面 偶尔的点缀:倾斜式版面 丰富的感情:强烈的色彩对比 丰富的感情:强烈的色彩对比 呼吸的空间:空白绽放出魅力 呼吸的空间:空白绽放出魅力 符号的演绎:用我们熟悉的图案 符号的演绎:用我们熟悉的图案    任何可感知的东西,都可以被赋予意义而成为符号,如果这件东西我们很熟悉,能够给予我们足够的联想和延伸,则它一定会成为画面的焦点。(比如红绿灯、公路指示牌等)   有的时候看多了,想的多了,好像无非就是:你给的越多,你得到的实际上越少,而反过来则是,你给的越少,越精,你却越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怎样才能把信息更有效的传达给你的观众,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视觉元素。 * 从电影海报中学习 图片的重要性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它有一种先声夺人的功效,人们在阅读的时候,起初注意的一般总是形象,其次才是那些堆砌的文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贤文,出自《孟子·离娄上》。之所以引用这句话,我想说的是现代的平面设计也好,其他方面的设计也罢,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约束规则,不过有些方案虽然不总是最保险或最传统的,但通常是最好的方案。 如果不相信你可以看看路牌或者指示牌设计,规矩的设计却是最易懂的。 ? 倾斜式版面一般用于多幅图版做倾斜编排,造成版面强烈的动感和不稳定因素,引人注目。除非你为了特别的效果,或者你对版面设计有足够的把握,否则我不建议使用,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 色彩有情感性,能渲染气氛,影响对影象的表达。强烈、醒目的色彩能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如果使用得当,即使在画面上不占主导部分,小的色彩对比也能使某一部分影象具有吸引力。 ? ? 色彩对比分别是由于红、蓝、黄三原色的并置。或三原色及其补色绿、橙、紫相邻所引起的视觉差异。大块的色彩对比对景物的纵深感,掩盖细节。对色彩的使用依赖个人偏好,但总的规律是:醒目的色彩往往和浑浊的色彩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