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二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0讲 抗菌药物 (十)
第九节 酰胺醇类抗菌药物
氯霉素、甲砜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抑菌剂,作用机制——与细菌70S核糖体中较大的50S亚基结合,蛋白质合成被抑制而致细菌死亡。 【口诀TANG】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问题来了——人的正常细胞不会被攻击么?TANG】 哺乳动物的细胞核糖体主要是80S核糖体,不受影响。 但线粒体中含有70S微粒——血液系统毒性。
广谱——对G-菌的抑制作用强于G+菌。 对伤寒沙门菌、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对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有抑制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某些严重感染: 伤寒、副伤寒——突破细胞屏障(TANG补充); 脑膜炎——突破血脑屏障(TANG补充) ; 眼部感染——突破血眼屏障(TANG补充) ; 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与青霉素合用。
(二)典型不良反应 1.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以12岁以下学龄儿童较多见; 2. “灰婴综合征” 患儿于大剂量用药后数日出现腹泻、腹痛、呕吐、进行性苍白、发绀、皮肤灰紫、循环障碍,可于数小时死亡。 【口诀】绿骨灰,多恐怖!TANG
3.其他不良反应 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者); 出血倾向——长程治疗者可诱发。
(三)禁忌证 1.对本类药过敏者。 2.新生儿、妊娠期。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林可霉素类或红霉素类合用时可因竞争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 2.可拮抗维生素B12的造血作用,因此两者不宜同用。 3.与维生素B6同用时,后者的剂量应适当增加。 4.与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合用时,可使后者的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故须减少剂量。
二、用药监护 (一)关注新生儿灰婴综合征 早产儿或新生儿剂量应严格控制。 (二)关注骨髓毒性 (三)监测肝肾功能 应用氯霉素期间和停药后5~7日内禁止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三、主要药品 1.氯霉素——【适应证】 (1)伤寒和副伤寒。 (2)严重沙门菌属感染合并败血症。 (3)耐氨苄西林的脑膜炎、G-杆菌脑膜炎(可透过血-脑屏障)。 (4)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尤其耳源性)。 (5)严重厌氧菌所致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 (6)立克次体感染。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周围血象、网织细胞计数、骨髓检查。
【补充TANG】氯霉素——细菌性眼部感染。
氯霉素核心知识点3+2(TANG,少量补充) 3大临床应用——3个屏障。 脑内感染——易透过血脑屏障; 眼内感染——易透过血眼屏障。 伤寒、副伤寒——易透过细胞屏障。 2大严重不良反应——【骨灰!】——恐怖! 骨髓抑制! 灰婴综合征!
2.甲砜霉素 【适应证】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感染。 在体内不代谢,以原形主要经肾脏排泄。
【模拟测试·练习版】 1.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的DNA合成 B.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干扰细菌的RNA转录 D.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E.增加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 2.严重损害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琥乙红霉素 D.链霉素 E.甲砜霉素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酰胺醇类药主要为抑菌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氯霉素或甲砜霉素能可逆地与细菌70S核糖体中较大的50S亚基结合,这一结合阻止了氨基酰-tRNA附着到它本该结合的部位,使肽基转移酶和它的氨基酸底物之间的转肽作用不能发生,肽链的形成被阻断,蛋白质合成被抑制而致细菌死亡。
2.严重损害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琥乙红霉素 D.链霉素 E.甲砜霉素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典型不良反应:罕见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以12岁以下学龄儿童较多见;溶血性贫血(发生在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者),长程治疗者可诱发出血倾向,可能与骨髓抑制、肠道菌群减少致维生素K合成受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有关。早产儿或新生儿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致死性的“灰婴综合征”。偶见真菌感染、视力障碍、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失明、失眠、幻听、幻觉、定向力障碍。
第11讲 抗菌药物 (十一) 第十节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全合成抗菌药物。 第一代、第二代——基本已淘汰。 第三代——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第四代——抗菌谱广且抗菌作用强,既保留了前3代抗G-菌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抗G+菌的活性,并对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