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四校联考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蚌埠市四校联考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中)
1.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涡虫和海葵 B.海葵和珊瑚虫 C.河蚌和水母 D.水螅和草履虫
2.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 )
A.体表有刺细胞 B.身体呈两侧对称
C.身体呈辐射对称 D.有口无肛门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湿棉球擦拭其体表,以保证它正常的( )
A.运动 B.消化 C.呼吸 D.生殖
4.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
①梭子蟹 ②蛾螺 ③水蚤 ④龟 ⑤鳖 ⑥河蚌 ⑦对虾 ⑧乌贼.
A.①④⑤⑥ B.①③⑦ C.①③⑥⑦ D.③④⑥⑧
5.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 )
A.外骨骼 B.皮肤 C.细胞膜 D.细胞壁
6.蝗虫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能飞行
B.蝗虫需要定期蜕皮
C.蝗虫是昆虫,但不是节肢动物
D.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7.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那么水中生活的鱼类能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 )
A.胸鳍的摆动 B.尾鳍的摆动
C.所有鱼鳍的协调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8.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9.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温动物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C.脊椎动物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10.蜥蜴和蛇等爬行动物的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有利于( )
A.自由运动 B.协助呼吸
C.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D.保持体温恒定
11.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 )
A.四肢 B.胸骨 C.胸肌 D.羽毛
12.2016年是我国农历的猴年,自古以来,猴一直是聪明伶俐的象征.下列对猴的特征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肺呼吸 ②胎生、哺乳 ③体表被毛 ④变温动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如图为哺乳动物的牙齿的结构,下列关于图中动物食性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为植食性动物
B.甲、乙均为肉食性动物
C.甲为肉食性动物,乙为植食性动物
D.甲为植食性动物,乙为肉食性动物
14.在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15.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家兔﹣﹣﹣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16.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
A.蚯蚓的刚毛 B.蛇的鳞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细鳞
17.如图中甲、乙 表示两组肌群.图中动作发生时它们所处的状态是( )
A.甲、乙同时收缩 B.甲收缩、乙舒张
C.甲舒张、乙收缩 D.甲、乙同时舒张
18.如图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9.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20.下列各项中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学走迷宫 B.公鸡尝试绕道取食
C.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D.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21.在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中( )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C.个体形态上没有任何差异,彼此十分相似
D.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
22.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制造有机物 B.帮助植物传粉 C.维持生态平衡 D.促进物质循环
23.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24.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最主要的危害是( )
A.会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B.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