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型电流继电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L型电流继电器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电器局企业标准
JB/DQ2223.1-87
DY型(DJ型)电压继电器试验大纲
本标准适用于DL-10、DL-20C及DL-30系列电流继电器和DJ-100、DY-20C及DY-30系列电压继电器等产品的试验。
1 外观与机械检查
1.1 按GB7261-81《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第4章(一般检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
1.2 合格判据:以影响产品性能和不符合图样的零件的严重缺陷(如零件的破损、碎裂、缺块)作为不合格判据。
2 电气性能试验
2.1 动作值与返回系数测试。
2.1.1 测试条件:基准条件。
2.1.2 测试线路:
a.电流继电器:最大整定电流小于5A时,按图1(a)接线,最大整定电流大于5A时按图1(b)接线。
注:① 在使用图1(b)时,当电流大于50A,仪用互感器CT应选用15~600A/5A
② 在使用试验接线为图1(b)时,变流器TT引起的波形畸变不应超过5%。
图1 电流继电器动作,返回试验线路图
K--电源开关
ZOB--单相自耦调压器、容量2kVA
R--可调电阻(根据整定电流选择,大电流时,此电阻不接)
A--交流电流表0.5级
DZ--动作指示用中间继电器,其动作时间要求小于10ms(下略)
TT--变流器(220/36V)窠量2kVA
CT--仪用电流互感器0.2级0.5~50A/5A
b.电压继电器:过电压继电器按图2(a)接线,低电压继电器按图2(b)接线。
图2 电压继电器动作、返回试验线路图
K--电源开关
ZOB--单相调压器容量2kVA
V--交流电压表0.5级
DZ--动作指示用中间继电器
c.接线应注意接触可靠,防止因接触电阻增大引起动作、返回值的变化。
2.1.3 动作值整定:
a.电流继电器整定值按表1。
b.电压继电器整定值按表2。
c.动作值整定在最大整定值、最小整定值及中间任一整定值下,分别进行测试。
d.动作值整定时,应调整整定指针对准刻度盘刻度线中间位置。
2.1.4 动作值测试;
a.电流(过电压)继电器
调整ZOB,使特性量(电流或电压)均匀增大到继电器动作,测量继电器动合触点回路的中间继电器可靠动作时,继 电器所施加的最小特性量(电流或电压)。
注:继电器若无动合触点时,应作动断触点,此时为测量继电器动断触点回路的中间继电器可靠返回时继电器所施加的最小特性量(电流或电压)。(下略)
b.低电压继电器
调整ZOB,使特性量升至1.5倍整定电压,然后从该电压开始均匀下降至继电器动作,测量继电器动合触点回路中间继电器可靠动作时,继电中顺所施加的最大特性量(电压)。
注:低电压继电器的初始状态不应以不加特性量时的状态为初始状态,而应以施加特性量为1.5倍整定电压时的状态为初始状态(下略)。
2.1.5 返回值测试:
a.电流(过电压)继电器
继电器动作后,再调整ZOB,使特性量(电流或电压)平滑下降至继电器返回,测量继电器动合触点回路的中间继电器可靠返回时,继电器所施加的最大特性量(电流或电压)。
b.低电压继电器
继电器动作后,再调整ZOB使特性量(电压)平滑地上升至继电器返回,测量继电器动合触点回路的中间继电器稳定返回时,继电器所施加的最小特性量(电压)。
2.1.6 测量程序:动作值、返回值重复测量10次,确定10次测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平均值。动作值、返回值测试过程中,触点抖动不作为不合格的判据。
2.1.7 计算各整定值下动作值的极限误差、动作值一致性及返回系数。
2.2 动作时间测试
2.2.1 测试条件:基准条件。
2.2.2 测试线路:
a.电流继电器:最大整定电流小于5A时,按图3(a)接线;最大整定电流大于5A时按图3(b)接线。
b.电压继电器:过电压继电器按图4(a)接线。低电压继电器按图4(b)接线。
2.2.3 动作值整定和线圈连接方式:
a.整定值为最大整定点和最小整定点。
b.线圈连接方式:电流继电器线圈串联;电压继电器线圈并联。
2.2.4 调整特性量:
a.电流(过电压)继电器:调整ZOB使特性量分别调整为1.1倍或2倍动作值。
b.低电压继电器:选择一电阻使其电阻值与线圈阻值相等,经短接后按图4(b)接入,调整ZOB,使特性量(电压)升至整定值,继电器处于初始状态。
注:当特性量(电压)升至整定值,继电器还未处于初始状态时,应适当增加特性量(电压),使继电器处于初始状态后,再下降特性量至整定电压。
图3 电流继电器动作时间测试线路图
K1--电源开关 ZOB--单霜调压器2kVA
K2--钮子开关 TT--变流器220/36V 2kVA
R--可调电阻 A--交流电流表0.5级5A
CT--仪用互感器0.2级0.5~50A/5A S--数字毫秒仪(Ⅰ-空触点、Ⅱ-空触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