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及景观评价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武汉市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及景观评价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对武汉市公园绿地中人工植物群落的特征和景观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调查方法
在武汉市内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应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选取4个样方进行研究。在每个样方内设置采样线路和观测点,对植物群落类型、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实地调查。
二、结果分析
1. 植物群落类型
所有样方中,均以人工林和草坪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其中,1号样方的人工林密集度较大,主要由桂花树、香樟树、杉树等组成;2号样方的草坪面积较大,由多种植物杂草组成,其中大部分为非原生品种;3号样方为典型的针叶叶林,主要以红松、云杉等为主要组成;4号样方由多种植物组成,包括果树、灌木、草本等,形成了多样性的植被类型。
2. 物种组成
各样方中有大量引进植物,其中以欧美品种为主要类型。各样方的物种组成也存在差异,1号样方以桂花树、香樟树为主要组成,2号样方的非原生品种比例较高,3号样方的物种主要以红松、云杉为主。
3. 数量分布
各样方中,人工树苗种植密度较大,极大地压缩了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草坪分布较均匀,但由于浇水和养护不当,有部分块状死亡。1号样方因受到游客干扰,有部分苗木被剪枝或踩踏。
4. 生长状况
各样方中的人工植物总体生长情况良好,但对一些灌木等杂草植物采用草甘膦等农药进行防虫和卫生保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破坏。同时,由于水源不足和施肥不当,草坪的锈病和病虫害也比较严重。
三、景观评价
从景观质量和景观功能两方面进行评价。就景观质量而言,各样方中人工林和草坪植物群落的组合较为合理,植物的色彩和形态较为丰富,但在设计和布局上存在不足。其中3号样方在此方面表现较好。就景观功能而言,公园绿地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社交、教育、健身、休闲等多重功能。各样方在此方面实现程度不同,其中2号样方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值得参考和借鉴。
四、影响因素及对策
公园绿地的设计和布局、植物选择、管理和维护等都会对其景观特征和功能产生影响。为实现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设计和布局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区域气候条件,避免盲目引进非原生物种,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植物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具有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的植物,弥补植物数量差异。
3. 管理和维护上,应加强对公园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草坪、人工林的养护和保护,制定健全管理规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