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汇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汇集)
一回顾:2013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分析
一.考试范围与考试要求
数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的规定为考试范围,参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
数学学科中考注重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等。
二.试题的基本结构
整个试卷五道大题,25个题目,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其中选择题共8道,共32分,填空题共4道,共16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和综合题)共13道,共72分。
1.题型与题量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题数
分值
题数
分值
题数
分值
8
32
4
16
13
72
2.考查的内容及分布
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列的主要知识点,
并对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都作了重点考查。
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和空间
统计与概率
分值
60
47
13
3.每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
题型
题号
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
1
科学记数法
2
有理数的概念(倒数)
3
概率
4
平行四边形
5
相似三角形
6
轴对称,中心对称
7
平均数
8
圆中的动点的函数图像
填空题
9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10
抛物线的解析式
11
矩形,中位线
12
函数综合找规律(循环规律)
解答题一
13
三角形全等证明
14
实数运算(0次幂,-1次幂,绝对值,特殊三角形)
15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6
代数式化简求值(整体代入)
17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18
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整数根)
解答题二
19
梯形中的计算
20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三角形相似,三角函数,切线的性质)
21
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统计表)
22
操作与探究(旋转,从正方形到等边三角形的变式,全等三角形)
解答题三
23
代数综合(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对称,数形结合思想,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24
几何综合(等边三角形,等腰指教==直角三角形,旋转全等,对称全等,倒角)
25
代几综合(“新定义”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特殊角三角函数,数形结合
三.重难点易错点点评
易错题目
易错题号
错误原因
8
易被圆的对称性误导,从而误认为函数图象为对称图像
12
前两年均为对称规律,形成思维定势,不太容易抓住本质规律(循环规律)
17
分式方程应用题忘记检验
难题
难题题号
不得分原因
22
没看懂题,不理解图2的作用是什么
23
利用对称进行数形结合练得比较少,抓不住第(3)问的关键
24
对重要全等模型“手拉手”不熟悉,很难发现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倒角证明三角形全等也是本体的难点
25
题目没读懂,没有理解“新定义”的关键是到原点的距离要小于半径的2倍
总体来看,2013年并没有出现一点儿都无从下手的题目,体现了很好的梯度,让学生上手容易拿全难,有比较好的区分,这是北京中考题的一大特点,相信2014年也会是这样。
二、展望 2014北京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强化图形变换理解
教育新闻2014-06-20 17:14
对未来中考预测时,需要考虑以下2个主要因素:一个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二是过去中考试题中展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点。虽然过往的考试大纲和说明还不能作为2014年中考命题的依据,但在某种程度上,过往的大纲和说明是会对今后中考命题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因此,在对2014年中考试题预测时,需要参考以往的考试说明和大纲上的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此外,近几年中考试题自身呈现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内容,体现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的命题基本原则。因此,关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特点,有助于掌握未来中考试题发展趋势。以下分析仅供考生和老师参考!
一、命题内容及趋势:
(1)从数量角度反映变化规律的函数类题型:
(2)以直角坐标系为载体的几何类题型:
(3)以“几何变换”为主体的几何类题型:
(4)以“存在型探索性问题”为主体的综合探究题:
(5)以“动点问题”为主的综合探究题: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义:
(1)在复习中要更多关注“几何变换”,强化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加强对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多种变换的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拔高,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复习中应多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图形,要多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