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演讲艺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个学生问伟大的苏格拉底,怎么样才能成为像他一样伟大的人,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他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每个人把胳膊尽量的向后甩,再向前甩,从今天起,每天做200个,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因为这个任务太简单了。他们不知道老师要他们这么做有什么用意,很多人把他的话当成了玩笑。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谁还在坚持做这个运动,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 又过了半年,苏格拉底一次都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学生们也几乎都已经忘记了。苏格拉底突然又问,谁还在坚持做。学生们都沉默着低下了头,除了一个学生之外,没有人举手。那个学生名字叫柏拉图。苏格拉底说,柏拉图将来会成功的,因为一个能将自己的计划进行到底,并不为周围其他因素影响的人,必定会所有成就。因为他的心够坚定,因为他的性格够积极。因为他能坚持别人坚持不了的事情。 演讲的第三个门槛,就是没想明白。没想明白的事,是无法讲明白的。什么叫想明白、讲明白? 举例,中国古代有个寓言“田忌赛马”。 田忌跟齐王赛马,每次赛三轮,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三比零,田忌每次都输。当时军事家孙膑来了,孙膑说:“我让你赢一回”。田忌说:“赢不了,每个档次的马都是他的马好,怎么赢他?” 孙膑说,第一轮比赛,你把下等马拉出来跟他的上等马赛;第二轮比赛,你的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第三轮比赛,你的中等马赛他的下等马,这样二比一,你就赢了他。这就是军事家想明白了就讲明白了,田忌没想明白,就总是说齐王的马比他的好。 现在我们数学家想得更明白,数学家说,孙膑你说的办法,不按规则出马,人家齐王也可以不按规则出马,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出什么,全都猜着出马。在这种情况下,齐王的马好,所以齐王胜算的概率5/6,而田忌胜算的概率1/6。这是用数学公式算出来的,这就更明白。 想明白说明白,不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是需要我们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大家对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位了,自然就能说明白了。 当你遇到困难,你研究他,你有了成果、有了结论,有了心得自然就知道了,所以,想明白、说明白一定是我们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探索、去追求、去积累来获得。 六、口语表达修辞 干部讲话这种事,一般只能讲一遍,你一次讲不明白,一般没有第二回。你不大可能在散会时说,谁要没听懂,明天你再来,我讲第二遍。 讲话要让别人一次听懂。这就需要使用一些口语特别常用的修辞手法。 我们要重视修辞。修辞是一种力量。 我们这里主要说四种:比喻、换算、交替、排比。 我们看毛主席的这一段比喻: 一个共产党员,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就在那里活起来。但是柳树也有弱点,就是随风倒,软得很,所以还要学松树。松树的劲大得很,到冬天也不落叶子。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有灵活性。 斯大林说过,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什么是特殊材料呢?就是松树和柳树结合起来,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像松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这样人民群众就会成群结队地围绕在我们身边。 《毛泽东选集》里有150多处比喻。大家耳熟能详的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等。共产党打天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有文化,文化深文化浅,不同的干部,听了毛主席的这样的比喻,怎样带领群众闹革命,都受到很好教育。 我们再看看我们三个外交部长对于中美关系的比喻: 李肇星:到现在,我们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他们情同手足、血浓于水,正在进行友好交流,扩大和加强友好交往的时候,个别国家向台湾出口先进武器。这就相当于,弟兄两个人正在拥抱的时候,有人给其中一方递上一把匕首,用心何在? 赵启正:美国人应该明白,假如中美关系是一辆汽车的话,它不是一个驾驶者,它是两个驾驶者,还有一个是中国人。他要有一个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两个人必须商量着做,中美关系这个车才走得正常,否则就会原地打转。 杨洁篪:我们希望外界能够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和真实国情,我们更希望一些人能抛弃他们的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 第二,我们要重视换算。换算也是一种话语的理解力量。 我们生活里有各种各样换算。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公斤等于一千克,一亩地等于666平方米。我们大家说话也有很多换算。比如说,你上班的地方离你家的距离有多远?你说上班的地方有点远,有58336米。 我得想半天,多远,想不出来,你说开车30分钟,我就听懂了。所以说换算是一种理解的力量。 第三,就是交替,这是当面话语表达的接受规律。 怎么交替?讲一段道理,讲一段故事;讲一段道理,讲一段案例;讲一段道理,讲一段故事;讲一段道理,讲一段现象,讲一段道理,讲一段情感。让听的人们左半脑理解抽象的道理,右半脑感知具体的形象,像左脚一步、右脚一步一样前进。这样,人们就不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