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钨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拆分词条 白钨矿
白钨矿是一种矿石,外形为粒状石块,白色带黄,有脂肪光泽。橙色,双锥状晶体,晶体硕大,且尖端呈透明深橙色。与方解石白云母和黑色锡石共生,其中白钨矿和方解石具有萤光性。加热或经紫外线照射,略呈紫色。是炼钨的主要原料。
??
白钨矿
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为Ca(WO3)、晶体属四方晶系的钨酸盐矿物。英文中以白钨矿中的钨酸的发现者C.W.舍勒(Scheele)姓氏命名。旧名钙钨矿或钨酸钙矿。WO3含量为 80.6%。它与黑钨矿同为钨的最主要矿石矿物。成分中钨可部分被钼成类质同象替代。晶体为近于八面体的四方双锥状,通常呈不规则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无色或白色,一般多呈灰色、浅黄、浅紫或浅褐色。玻璃光泽到金刚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解理中等,断口参差状。摩斯硬度4.5~5。比重大,达6.10。在紫外线照射下发浅蓝色荧光。白钨矿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石灰岩接触带的夕卡岩中。中国湖南瑶岗仙是世界著名的白钨矿产地。世界其他主要产地有朝鲜南部的山塘、德国萨克森、英国康沃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玻利维亚北部和美国内华达等。
??
白钨矿
一种矿石,外形为粒状石块,白色带黄,有脂肪光泽。加热或经紫外线照射,略呈紫色。是炼钨的主要原料。
结构性质
化学组成
CaWO4,CaO19.47%,WO380.53%
??
白钨矿
鉴定特征:以色浅,油脂光泽,比重大、在紫外线下发出淡蓝色荧光和难熔的特征作为鉴定特征
成因产状:主要产出于接触交代矿床中,与石榴子石,符山石,透辉石等矿物伴生,或产于高温热液中与黑钨矿等伴生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中国四川平武;德国的Saxony、Bohemia;英国的Cornwall;澳洲的NewSouthWales、Queensland;玻利维亚的北部;美国的Nevada,Arizona和California等州;加拿大的BritishColumbia、Yukon和NorthwestTerritories边界的东方等地。
名称来源:用来纪念一位18世纪最早发现钨的瑞典化学家K.W.Scheele(1742-1786),而以其名字命名
晶体形态
四方双锥晶类,晶形常呈近于八面体的四方双锥,也有沿呈板状。主要单形为四方双锥e和p,四方双锥e的晶面常具斜纹和蚀象。依(110)成双晶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四方晶系,4/m
晶胞参数:a0=5.25牛=11.40牛
??
白钨矿
粉晶数据:3.1(1)4.76(0.55)3.072(0.3)
物理性质
硬度:4.5
比重:6.1g/cm3
断口:参差状断口
颜色:灰色、浅黄色、浅紫色或浅褐色,有时带有绿色、桔黄色或红色
条痕:黄绿色
透明度:透明到半透明
光泽:油脂光泽或金刚光泽
发光性:荧光,UV短波为亮蓝白色
折射率:1.915-1.937,双折射率为0.016
色散:0.026
光性一轴晶正光性,多色性弱,紫外荧光短波紫外线下呈浅蓝色至黄色荧光,吸收光谱可见绿区和黄区有数条吸收线
??
白钨矿
其他:在短波紫外光下,此矿物发出鲜艳的蓝白荧光
光学性质
一轴晶( ),No=1.918-1.92,Ne=1.934-1.937,双反射率=0.0160-0.0170
原料特点
钨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元素,几乎遍见于各类岩石中,但含量较低。通过有关地质作用加以富集才能形成矿床作为商品矿石开采。钨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1.3×10-6,在花岗岩中含量平均为1.5×10-6。钨在自然界主要呈六价阳离子,其离子半径为0.68×10-10m。由于W6 离子半径小,电价高,具有强极化能力,易形成络阴离子,因此钨主要以络阴离子形式[WO4]2-,与溶液中的Fe2 、Mn2 、Ca2 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黑钨矿或白钨矿沉淀。黑钨矿结晶温度为320~240℃,白钨矿的结晶温度为300~200℃。
??
白钨矿
在表生作用中,由于含钨矿物较稳定,常形成砂矿。但在酸性条件下,含钨矿物可被分解,并以WO3形式溶于地表水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某些钨的次生矿物。有时以矿物微粒或离子形式被粘土或铁锰氧化物吸附而集聚于页岩、泥质细砂岩及铁锰矿层中。近年来在古老的变质岩系中发现有层控钨矿床和钨的矿源层,说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钨也能发生某种程度的富集。
矿物组成
钨的重要矿物均为钨酸盐。在成矿作用过程中能与[WO4]2-络阴离子结合的阳离子仅有几个,主要有Ca2 、Fe2 、Mn2 、Pb2 ,其次为Cu2 、Zn2 、Al3 、Fe3 、Y3 等,因而矿物种类有限,目前在地壳中仅发现有20余种钨矿物和含钨矿物,即黑钨矿族:钨锰矿、钨铁矿、黑钨矿;白钨矿族: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