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邗江中磁场复习资料.ppt

发布:2018-06-28约1.23万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新教材和原教材的章节结构对比 第一节 磁现象和磁场 教材先从中国古代发现的磁现象开始,接着详细的介绍了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物理思想(电与磁有联系)和研究方法(奥斯特实验)。P85页安培写道:“奥斯特先生……以永远把他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法拉第则评价说:“他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P86的STS: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 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会这种发现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节 磁感应强度 本节与旧教材相比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知识的前后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先定义磁感应强度,再通过实验探究安培力(在第四节)。教材中除了没有出现“安培力”这个名词另外,而且只研究了通电导线与磁场是垂直的情况,“安培力”及导线不与磁场垂直时的安培力,都放到第4节再讨论。教材这样设计主要目的在于重点突出B的定义。这点也是与旧教材的不同之处。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磁场 把磁通量这一概念由原来的电磁感应一章提到了磁场一章。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由原来教材的章后阅读材料提到本节。 第四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不仅是研究磁场性质的出发点,而且又是研究磁电式电表的工作原理及洛伦兹力的基础。 新教材将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纳入本节课的内容。 第五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本节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增加了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本节把原来教材两节的内容合为一节,使内容更加充实。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 2、新教材在设计理念上的特点 ① 注重渗透STS思想,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作了较多的尝试。如教材提供了指南针的发明、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等等很多相关材料。 ②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 如教科书通过 “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课题研究”等栏目,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③ 注重物理实验,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常规的演示实验以外,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验证环形电流的磁场”、“ 用传感器研究磁场”、“用小磁针估测磁感应强度”、“旋转的液体”等小实验,这些实验基本上学生都可以自己做,很简单但蕴含着重要的科学知识。 ④ 注重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从安培力公式推导洛伦兹力的公式”、“推导带电粒子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半径公式、周期公式”、“霍尔效应”等等,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本章在介绍了磁现象的电本质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磁场的描述,定义了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概念,引入了磁感线;二是磁场的作用,即磁场对电流的安培力作用,对运动电荷的洛伦兹力作用。分析这几年的高考试卷,磁场在高考试题中比例约占13%,考查覆盖面广,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考查到,各种题型都出现过,有对基本概念(如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磁通量等)的考查,更有侧重于知识应用方面的考查。考查特点为: 2.带电粒子在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的考查。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磁场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几乎成了必考内容。由于此类问题和力学、电学以及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所以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如2006江苏卷第2题、2006年天津卷第24题、 2006年理综Ⅰ 25 、2007年四川 21、,2005年广东卷第16题、江苏卷第17题,2004年北京卷第19题、全国理综卷Ⅲ第24题。 预计2008年高考命题趋势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的考查; 二、是对载流导线的安培力的考查,仍将以力、电综合形式考查导体受安培力作用的平衡问题或动力学问题。对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和推论能力的考查是此类题的考查目的 三、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洛伦兹力,特别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仍是热点。从题型来看,既有选择和填空,也有实验和计算,从试题的难度来看,多属于中等难度和较难的题。由于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因而在试题的选材、条件设置等方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回旋加速器的原理 五.高考题点击 1.(2004·全国春季)如图,在x>0、y>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x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的P点,以平行于y轴的初速度射入此磁场,在磁场作用下沿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出此磁场。不计重力的影响。由这些条件可知, A.不能确定粒子通过y轴时的位置 B.不能确定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