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课件.pptx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课件
REPORTING
2023WORKSUMMARY
目录
CATALOGUE
消毒供应中心概述
工作制度及流程
消毒与灭菌方法
监测与质量控制
设备与器械管理
人员培训与职业防护
PART
01
消毒供应中心概述
01
02
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以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进行。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通过专业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优化资源配置
优质的消毒供应服务有助于提高诊疗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实现医疗器械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03
02
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规定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要求、设备设施、人员配备、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详细阐述了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工作质量。
PART
02
工作制度及流程
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布局。
污染区内部应严格区分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等区域,确保物品处理流程不交叉、不逆行。
污染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进入清洁区。
工作人员在污染区作业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口罩等。
01
02
03
04
01
02
04
清洁区应保持干燥、整洁,每天进行空气消毒,定期开窗通风。
清洁物品应存放在指定区域,标识明确,避免与污染物品混淆。
工作人员在清洁区作业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清洁物品。
清洁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03
无菌区应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柜内,离地面≥20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区前应更换无菌隔离衣、鞋,洗手、消毒。
无菌区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环境监测,确保无菌物品质量。
特殊感染器械应单独回收、清洗、消毒、包装,标识明确。
特殊感染器械应先进行预处理,再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处理。
处理特殊感染器械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双层手套、防护眼镜等。
处理完毕后应对所使用的器械、物品、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PART
03
消毒与灭菌方法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对物品进行灭菌,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原理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玻璃器皿等。
适用范围
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灭菌效果;对布类物品需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潮湿影响灭菌效果。
注意事项
原理
利用干热空气对物品进行灭菌,通过高温使微生物氧化、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玻璃器皿等。
注意事项
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灭菌效果;对易燃物品需采取防火措施。
将物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化学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目的。
原理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宜用物理方法消毒的物品,如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精密仪器等。
适用范围
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对金属物品需采取防锈措施;浸泡后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内窥镜、导管、电子仪器等。
原理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对物品进行灭菌,通过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注意事项
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灭菌效果;对布类物品需进行干燥处理;注意防止静电影响。
PART
04
监测与质量控制
确保清洗、消毒、干燥等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规定要求。
温度监测
对灭菌器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灭菌效果。
压力监测
记录并控制各工艺流程的操作时间,确保达到预定效果。
时间监测
03
润滑剂浓度监测
对润滑剂浓度进行监控,确保器械使用顺畅。
01
清洗剂浓度监测
定期检测清洗剂的浓度,确保其有效性。
02
消毒剂浓度监测
实时监测消毒剂的浓度,保证消毒效果。
1
2
3
定期对消毒后的物品进行细菌培养,验证消毒效果。
细菌培养监测
使用指示菌对消毒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消毒质量。
指示菌监测
检测消毒前物品的生物负载量,为消毒提供依据。
生物负载监测
PART
05
设备与器械管理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及配套设施。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使用。
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