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5.1各分部(子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5.1.1路基工程
先安排雨污水管施工完成地段的路基施工,特殊路基段地基基底处理完未有管线地段也可先进行路基施工。在做好基底处理、土方调配、机械配置的同时,紧紧抓住填筑、平整、碾压、检验等关键工序施工。土石方调配本着“移挖做填,就近取土,减少运距,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的原则来进行土石方调配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
1、施工测量
(1)技术标准
测量技术标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保排水及路面坡度。
(2)技术措施
①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导线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建立一套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得到监理和指挥部复核认可,作为施工时依据。
②对经过复核认可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性保护措施,如用砼加固等,以保证其使用中的准确性。
③对使用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点每个月检核一次,防止由于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施工误差。
④施工前,对所使用的经纬线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进行检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⑤测量建立复核制度,避免错误。
⑥进场后在监理的陪同下对路基断面进行复测,并将测量详细资料及结果报业主及监理。
⑦进场后迅速砍伐各种树木并清走,为测量放线创造通视条件。
2、清表及清淤
(1)人工砍树挖根、推土机推除耕植土及腐殖土、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弃,推土机场地平整、压路机填前压实。耕地、林地清理30cm,地质不良段、水田等按实际腐植土厚度清理。清表后进行填前碾压,填前碾压按10cm记,填挖高度小于1.5m的路段按零填挖路基设计,对原地面进行翻挖压实,必要时采用掺铺碎石压实,以保证路床的压实度和强度要求。基底达到压实要求后再填筑路基(重型压实度≥93%)。
(2)对于填方路段位于水塘及受水浸淹路段时,应采用围堰或施工时先排水疏干,清除淤泥回填中粗砂至设计水位以上50cm,并将陡坎清表后挖台阶处理,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防护高度为常水位+100cm。对于水田软土路段,清除淤泥回填中粗砂处理。
3、路基施工方案、方法
(1)挖方路基
1)由于本工程为旧路拓宽,故施工时主要是先开展半幅的工作面进行作业。以机械施工为主,运土距离较近时采用推土机作业,运距较远则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对于边坡工程开挖,要求严格按照从上至下的开挖施工顺序逐级开挖,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
2)路基挖土方
A.测量放线
根据复测的线路中线放出开挖边线,放线时应定位准确,在开挖坡顶处有明显标志,两侧各予留200~500mm不开挖,待开挖后进行人工刷坡。
B.施作排水系统
开挖前,首先按设计位置做好排水系统,待排水系统完善后再行开挖路堑部分。
C.土方开挖
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和施工顺序,选择最佳的挖方作业面,采用逐层顺坡开挖。以机械化施工为主,靠近基床顶面及边坡部分辅以人工修整。开挖时不论工程量及开挖深度大小,均自上而下进行,避免超挖或乱挖,开挖段根据排水需要挖好截水沟,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处理。高切方段要及时做好边坡修整工作,并防止边坡塌方现象发生。对房屋拆迁渣土尽可能利用,比较好的砖渣,砼渣可用于铺筑施工临时便道,处理淤泥软土地段。地上、地下附属物如石头、杂物等能利用的就近堆放,不能利用的运至弃土场。
(2)填方路基
填方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方法施工。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填筑区 平整区 碾压区 检验区。
八流程:施工准备 基底处理 分层填筑 摊铺平整 机械碾压 检验签证 路面整形 边坡整形。
路基是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填土前,必须将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植土、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并将路基填筑范围内清理留下的坑、洞填平,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分层压实。
1)路基填筑
全线利用挖方段废弃土石及取土场运土填筑路基,路基填料类型有残坡积碎石土、开山石渣,残坡积碎石土、开山石渣均为土石混合填料,可按《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细粒土的填筑要求办理,分层填筑路基,采用重型机械碾压密实,土石路堤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利用硬质岩石质挖方路基填筑路基时,按填石路基技术要求执行。当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采用土石混合料作为路基填料,为了保证路基压实度,路槽底面以下80cm以内的粗粒料的容许最大粒径为10cm,80cm以下容许最大粒径为15cm,零填及挖方路基路床填料的最大粒径为100cm。路基填筑之前对取土场的土质进行含水量测试,以保证施工时对压实度的控制。路基填筑应分层均匀碾压,压实宽度应每侧宽出路床50cm。
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