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管理与促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师心理健康的管理与促进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致使教师队伍中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日益增多,从大量的调查结果看,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大量的数据也充分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要有效管理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方面要在教师自身的心理因素上下工夫,从内部提高教师抗压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要从外部减轻、转移直至消解可能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的因素。
一是促进教师的个体认知发展。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增强教师的心理压力承受力正确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绪。在同一环境里,人们体验到的压力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若能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易使人增强信心、振奋斗志,产生乐观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若仅从消极角度看问题,就会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造成苦闷,因此,教师积极调整,修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或不切实际的观念,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耐压性,变心理压力为心理动力,变逆境为发展机遇。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心理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工作、生活、家庭角色的冲突等外部刺激,应该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坦然地去面对,以积极主动的行为去适应;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能欣赏自己的优点,也能欣然地悦纳自己的不足。给教师提供心理调节方法,把握自我情绪掌控能力。不良情绪是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诱因,然而生活中不良情绪的产生却总是难免的,强行压抑不良情绪,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带来更大的心理危害,为此,教师应该学会一些积极调节情绪的技术和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的自我平衡。
二是营造积极的人际圈,释放压力承载量。教师因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容易形成人际交往的有限性和自我封闭性,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情境时深感孤独失落和无助,因此,教师应自觉地培养自己的交往意识和积极坦率的社会交往方式,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形成融洽的人际圈,使自己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获得来自同事$朋友$亲属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减轻或化解心理压力。
三是营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方式。首先,教师要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这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其次,教师应掌握时间管理技巧,进行任务分析和时间的组织和预算,将目标分成轻重缓急等层次,建立一张科学可行的时间表,从而使工作、生活更有效率,减轻过重负荷;再次,教师还应当注意适度用脑,避免持续疲劳。此外,工作之余要学会体闲,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