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浪涌电压冲击功率因数控制电路.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防止浪涌电压冲击功率因数控制电路 多数用到直流-直流转换器或电机变频器的产品设备必须对市电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例如,大多数工业设备(电机转速控制器、充电器、电信系统电源等)和常见的消费电子产品(白色家电、电视、计算机等)。 传统二极管整流桥是最常用的交流电压整流解决方案。整流桥后面经常会增加一个功率因数控制器,以确保市电电流的波形近似于正弦波。不过,二极管整流桥无法控制涌流。用两个可控硅整流管(SCR)替代两个二极管,新的控制型整流桥可以限制连接市电时的涌流。 本文提出几个前端拓扑以及一些与混合式整流桥和有效防止过压相关的设计技巧。实验结果证明,4 kV至6 kV浪涌电压耐受设计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且成本也不高。 涌流限制方案(ICL)和待机功耗问题 二极管整流桥的缺点是无法控制浪涌电流,这是因为在插入市电插座时,直流输出电容会突然充电。 强涌流可能会给系统带来很多问题,例如,保险失效、二极管等元件损坏,同时还会在电网上产生过多的电流应力。如果不对涌流加以限制,启动电流上升速率很快,很容易达到稳态电流的10-20倍,因此,必须提高线路元器件的参数,使其能够短时间传输大电流。此外,线路电流突然提升将会导致电压骤降,电压波动将会降低其它负载的输入功率。连接在同一条线路的灯具或显示屏将会忽明忽暗,出现闪烁或闪屏现象。为避免这些有害现象,IEC 61000-3-3电磁标准规定了最大容许电压波动和最大容许涌流。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要求,常用限流方法是采用一个阻值固定的电阻器或一个热敏电阻器 限制电容器涌流。热敏电阻器通常具有负温度系数特性(NTC),因此,热敏电阻在低温即启动时阻抗大,稳态时阻抗小。为了在稳态时控制电阻本身消耗的功率,需要选用低阻值的电阻器。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是给电阻并联一个开关,构成一个旁路,在稳态时接通开关,电流绕过电阻。 这种旁路开关通常采用机械继电器。这个解决方案的缺点是RLIM电阻始终连接市电线路,即使应用设备进入待机模式,也照常给二极管整流桥供电。因为直流电容器(C)仍然处于充电状态,所以存在待机功率损耗。为降低功率损耗,有必要给市电线路串联一个开关,该开关在设备进入待机模式时开路,这样就能断开二极管整流桥与线路的连接。 混合式整流桥是一个更加智能的涌流限制解决方案,利用可控硅整流管(SCR) 的渐进式软启动,向输出电容慢速充电,从而实现对涌流的限制。在线路电压的每半个周期结束时激活可控硅整流管,这时施加到电容器的电压被降低。通过逐渐降低可控硅整流管导通延时,延长可控硅整流管导通时间,以此提高直流电容器上的施加的电能。 如果给线路串联一个电感器,这个解决方案就会奏效。在实际应用中,这个电感器是免费的,因为基于直流桥的应用多数都有开关式电源或电机变频器,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一个高频开关滤波器。多数EMI滤波器都有一个共模电感器,产生杂散差分式电感。 这个解决方案还需要一个辅助电源,用于在直流输出电容器充电前给微控制器供电,确保可控硅整流管的软启动操作。 因此,这个限制涌流并控制待机损耗整体方案是用两个可控硅整流管替代一个限流电阻器和两个继电器。与机械继电器技术相比,半导体固态继电器成本低廉,并克服了机械继电器的下列缺点: · 线圈导致的控制电流消耗大 · 机械振动导致的开关开路 · 机械触点产生的声学噪声 · 在易燃环境引起火灾(开关电弧) · 可靠性低(在高直流电压或电流时的继电器开关操作) 前端保护向浪涌电压过渡 像二极管整流桥一样,混合式整流桥也与市电插座直接相连,如果有浪涌电压,很可能会烧毁整流桥和PFC芯片。 按照IEC61000-4-5标准描述的抗浪涌冲击实验步骤,必须施加不同相角的正负浪涌电压。 在市电峰压时施加正浪涌电压 我们在90°相角施加4KV正浪涌电压,为模拟最恶劣的应用环境,我们为L选用一个2 ?H电感,C是一个100 ?F电容。可控硅整流管是两个50A的TN5050H-12WY,而D1、D2和D4二极管(PFC旁通二极管)是STBR6012-Y整流管。 在 90°相角时,T1和D1导通。浪涌提高电流,并致使D4导通,因为PFC电感保持电压。浪涌电流旁通二极管D4,避免烧毁PFC续流二极管(D3)。 在浪涌期间,T1电流峰值达到1730 A (D1和D4电流也同样达到这个数值)。电流脉宽相当于30 ?s长的半正弦波。这个电流应力数值远远低于STBR6012-Y和 TN5050H-12WY的承受范围。 如果施加的涌流高于可控硅整流管或二极管的电流耐受能力范围,有两种方法可以降低过流(两种方法可一起使用): · 提高差分电感的方法虽然有助于降低峰值电流,但也会使过流脉宽小幅提高。 · 在线路输入端加一个变阻器,有助于降低电路受到的峰压冲击,同时也会降低过流。 浪涌电流将VDC 输出电压提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