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低温合成技术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机材料合成 第三章 低温合成技术 1、低温的定义?低温的范围? 2、低温现象?生活中低温的应用? 3、材料在低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4、为什么要获得低温?低温的应用? 5、如何获得低温? 6、如何测量低温? 7、如何控制低温? 8、低温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1、低温的定义? 1) 低温物理学:?150℃, 123K以下的温度。 2) 低温是: 低于液氮温度(77K); 低于液氦温度(4.2K)(超低温) 3) 制冷技术: 120K以上,普冷; 120~0.3K,深冷(又称低温); 0.3K以下,极低温。 2、生活中低温的应用?低温现象? 食品冷冻冷藏、舒适性空气调节、医疗卫生 、工业。 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物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神奇的现象: 锡块变成了锡粉; 空气在-190℃时会变成浅蓝色液体; 橡胶变得像玻璃一样脆; 鸡蛋摔在地上会像皮球一样跳起来; “玻璃金鱼” 复活。 3、材料在低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1)机械性能:低温脆化 2)热学性质:固体比热容在某些温度下会突变 3)电学性质:金属的导电性明显提高,而半导体的导电性则大大降低——低温超导(高温超导) 4)磁学性质: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原则上所有顺磁物质均可表现出铁磁性或反铁磁性;非金属材料在低温下也能表现出磁性,但在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失去磁性。目前,临界温度最高的非金属磁体在-230℃左右。 4、为什么要获得低温? (1)大量气态、易挥发或对水、氧、热等敏感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相关反应只能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2)利用低温下材料的特性、低温现象。 1)低温脆化——制药、 液氮低温加工橡胶品 2)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3)生物冷冻——“冷刀”、“生物冷冻” (3)气体的液化和分离:通过降温产生物态变化,可以使气体液化、混合气体分离。 (4)超低温条件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第一节 低温的获得 一、低温的获得途径: 1、相变制冷 2、热电制冷 3、气体绝热膨胀 4、绝热去磁 相变制冷 相变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吸收或放出热量→潜热。 二、低温源 1)水冷浴自来水冷却 室温~12℃,流动的水; 12 ℃ ~ 0℃,加入冰块 冰—盐体系(最常用)(固体熔化制冷) 适用温度:0 ~ -25℃ 冰—酸体系 干冰(固体升华制冷) 原理:干冰的升华温度为-78.3℃,干冰的导热性不好 液态空气(-193℃~186℃)(液体气化制冷) 低沸点液体 第二节 低温的控制 主要方法: 1、使用恒温冷浴: 原理:利用调节制冷剂的量来恒定温度。 冷浴的温度会随环境温度变化! 方法:要不断取走部分溶液,加入新的冰和(酸或盐)! 2、使用低温恒温器 (1)减压降温恒温器 原理:改变液体上方蒸汽的压强改变温度。 (2)连续流恒温器 原理:利用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来控制温度。 第三节 低温的测量 常用测量温度计 1、蒸汽压温度计(-200~600℃): 液体的蒸汽压随温度变化,通过测量蒸汽压知道其温度。 2、低温热电偶(-200~2000℃) : 与高温热电偶不同处: 1)丝径更细,满足低温下漏热少; 2)焊接点要能承受低温,不脱离。 3、低温电阻温度计(-258~900℃) 制作电阻温度计时,应选用电阻比较大、性能稳定、物理及金属复制性能好的材料,最好选用电阻与温度间具有线性关系的材料。常用的有铂电阻温度计、锗电阻温度计、碳电阻温度计、铑铁电阻温度计等。 4、红外辐射温度计(50~3200℃) 非接触式,适用浴腐蚀性环境、运动物体的温度测量。但精确度低,因为低温辐射能量低,而且发射的常常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第四节 低温的应用实例 1、 低温下气体的分离 2、 低温化学中的低温合成: 1) 低温下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合成 2) 低温下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 3) 低温下的放电合成 4) 低温水解合成 5) 低温下光化学合成 3、 超细材料合成 4、 非晶态合成 2、材料低温合成实例 例:甲硅烷(SiH4)的合成 制备SiH4最古的方法是用稀盐酸处理硅化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