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2.ppt

发布:2017-02-16约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区别?为什么?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2、特点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主体、手段、对象——三要素) 三要素、过程、结果客观 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判断: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火车,轮子与铁轨摩擦产生阻力,能达到的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300km/h 电车,用旋转的电机驱动的交通工具 悬浮列车所需的牵引力很小只要几千kw的功率就能使悬浮列车的速度达到550km/h.它运行平稳,没有颠簸,噪声小 实 践 实 践 正确 错误 认 识 主客观相符 主客观相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 辨析: 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 实践决定认识 6、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