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饲料原料 黄芪粉碎物.docx
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黄芪粉碎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黄芪粉碎物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或其初加工品为原料经粉碎筛析加工而成的制品。春、
秋二季采挖,晒干,切制,再经粉碎筛析加工而获得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19424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通用要求;
GB/T10647饲料工业术语;
GB/T14699.1饲料采样;
GB/T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GB/T6438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307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13080
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3081
饲料中汞的测定;
GB/T13082
饲料中镉的测定;
GB/T13088
饲料中铬的测定;
GB/T13083
饲料中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GB/T13085
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比色法;
NY-T1970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测定;
GB/T13090GB/T13092
GB/T13091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饲料中霉菌总数测定方法;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
NY/T207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GB/T30956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
色谱法;
GBT30957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6434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GB10648饲料标签;
GB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2号(2018)《饲料原料目录》(7.6其他可饲用天然植物)。
3术语和定义
GB/T106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黄芪
本品为《饲料原料目录》“7.6其他可饲用天然植物”中的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
挖,晒干,或切制晒干。
3.2黄芪粉碎物
以天然植物黄芪干燥物为原料经粉碎筛选加工而获得的黄芪粉碎物产品。
4技术要求
4.1工艺技术要求
黄芪干燥物→粉碎→过筛→黄芪粉碎物。
4.2外观与性状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备注
粒度
3号筛通过率≥95.0%
形态
粉末状,粒度均匀,干燥松散。
详见附录A.3
色泽
黄白色。
详见附录A.3
气味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详见附录A.3
外观
色泽一致,无结块、发霉、变质现象,无异物,无虫蛀。
详见附录A.3
4.3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要求
项目
要求
鉴别
显微鉴别
详见附录A.4
薄层鉴别
详见附录A.4
指标成分含量
黄芪甲苷/%
详见附录A.6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详见附录A.6
检查
水分/%
详见附录A.5
粗灰分/%
详见附录A.5
浸出物%
详见附录A.5
4.4安全卫生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安全卫生要求
项目
要求
无机污染物
总砷
详见附录A.5
汞
详见附录A.5
铅
详见附录A.5
铬
详见附录A.5
镉
详见附录A.5
氟
详见附录A.5
亚硝酸盐
详见附录A.5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B1
详见附录A.5
T-2毒素
详见附录A.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详见附录A.5
赭曲霉素A
详见附录A.5
玉米赤霉烯酮
详见附录A.5
伏马毒素(B1+B2)
详见附录A.5
有机氯污染物
六六六
详见附录A.5
滴滴涕
详见附录A.5
微生物污染物
霉菌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