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控制措施表(最新版)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控制措施表(最新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XXXX110kV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XXXXXX110kV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克服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规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特编制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预控措施。
二、编制依据
1.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5.《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6.《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 5168—2002
7.《普通混凝土用沙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8.《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
三、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表
序号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防治技术措施 监理控制措施 一 定位、复测 1 设计定位 设计路径受阻,基础形式选择不当,杆塔位置规定铁塔接地体安装路径经过路径经过的规划区、开发区、林区、矿区、泄洪区和重要跨越(如:河流、铁路、重要公路、通讯线路、文物及风景区等)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许可协议 ①熟悉图纸
②对重要部位进行现场调查
③发现问题,施工图会检 路径经过流沙、泥水、沼泽地时不宜采用插入角钢式基础宜采用浅埋式基础 杆塔位置选择满足相关规定重要跨越的杆(塔)位置的选择,应满足被跨越物所属行业的相关规定 杆(塔)位置应考虑施工场地的需求,并方便维护运行 铁塔接地孔位置架空避雷线连接铁塔接地孔的位置应便于接地体的安装,并保证工艺美观。接地孔的位置应设在塔脚板或包铁缘处,水平位置应以便于引下线顺畅引下为宜;接地引下线连板上设两个螺栓孔,下孔为运行孔,上孔为备用孔。连板的形状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两种 架空避雷线与变电架构连接应加装绝缘子,引下线应有便于测量的断开点 2 杆塔重要跨越物安全距离边导线风偏对山体距离方向桩丢失移动 杆塔位置施工图线方向桩边导线风偏对山体距离校核 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③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处理 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防止丢失和移动 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防治技术措施 监理控制措施 二 基础施工 3 基础分坑、开挖 基础分坑及开挖尺寸不满足规范要求 杆塔中心桩基础分坑合设计要求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 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基坑开挖掏挖放炮 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 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 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后续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 0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4 基础出现位移、扭转 开挖前桩位准确确认浇制前多次核对回填随时检查基础位移 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 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接地网地 接地沟深接地体杆塔引下线埋深 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 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 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 续表
序号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防治技术措施 监理控制措施 6 混凝土 基础立柱几何变形跑浆、漏浆二次抹面 设计配合比出具 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进入冬期施工或更换添加剂时,应根据规范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 试块养护条件 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基本相同记录试块养护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达到 600·d 时送检 模板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