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与培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一、 研究院基本概况
发展历程:1990s初期,成立了国际河流研究小组;2000 年 10 月,创立我国第一个专门
研究国际河流跨境资源环境的学术机构——亚洲国际河流中心(Asian International Rivers
Center - AIRC;/);2006 年成立云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于
2012 年更名为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and
Eco-Security - IRES;/)。
建设宗旨:面向跨境资源环境领域国际科学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西南高原山地和
国际河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国家在跨境资源环境研究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
创新基地、科技支撑平台,服务于科教兴国、生态文明建设、西部发展、地缘合作与环境外
交等国家战略。
科教平台:建有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2010 年 11 月批准)、云南
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2010 年 9 月批准挂牌)、云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地理学
(2011 年 1 月),联合共建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研究院下设跨境水资源、山地气候与流域
地表过程、河流地貌与泥沙、水域生态与河流健康、区域环境与生态安全等研究室。
学术方向:(1)面向我国与周边下游国家的国际河流,以“西南诸河”为重点,研究主
要涉及气候变化、大规模梯级水电开发、土地利用和地缘合作(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驱动
下,国际河流水文与生态变化及其跨境影响、跨境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陆疆生态环境变
化及其影响、跨境生态安全与地缘合作等;(2)面向国际河流分布集中、地理环境独特的西
南高原山地区,研究主要涉及区域环境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流域地表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区域环境退化与生态保育等;(3)面向亚洲和全球国际河流,研究主要涉及跨境水分配与管
理、跨境生态补偿机制、知识共享与机构能力建设等。
师资队伍:建有以中青年为主的科教团队(/ykjs/szdw/index.htm),
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水资源等领域,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主要来自
于“985”大学、“211”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建有云南大学国际河流研究省级创
新团队。团队领军人物何大明教授(/ykjs/szdw/24525.htm)是国家科
技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第
一批)培养对象;主编/组织出版著作 10 余部;合作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提交系列高层咨
询报告,相关成果应用广泛;先后获排名第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5 项。
二、 研究院招生方向和毕业生就业去向
现有学位点:生态学(跨境生态安全方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
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主要由研究院的专职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组成。其中,环境工
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培养模式,目前校外导师有 16 人,主要来自与
专业相关的企业(如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
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和科研院所(如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文水资
源局、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
就业去向:至 2014 年 7 月,已培养毕业研究生 60 名,就业率达 96%,就业去向为大中
专高校(约 30%)、企业(约 40%)、政府/事业单位(约 20%)、NGO(约 5%)及其他。
2015 年招生:见/发布的“云南大学 201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目录”(/docs/2014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