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病人肿瘤术后病房护理记录分析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膀胱癌病人的护理 临床护理Ⅱ 尤雪剑 概 述 膀胱癌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绝大多数来自上皮组织,其中90%以上为移行上皮肿瘤。按其生长方式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 一级 分化良好、低度恶化 二级 低分化、中度恶性 三级 分化不良、高度恶性 转 移 途 径 膀胱癌 淋巴转移常见,血行转移多在晚期。 浸 润 深 度 原位癌Tis——粘膜 Ta——乳头状、无浸润 T1——固有层 T2——浅肌层 T3——深肌层或穿透膀胱壁 T4——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 护 理 评 估 (一)健康史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可自行减轻或停止,易给患者造成“好转”或“治愈”的错觉而贻误治疗。出血量多少与肿瘤大小、数目及恶性程度不成比例。非上皮性肿瘤血尿一般较轻。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排尿异常 膀胱刺激征 排尿困难 尿潴留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肿块及疼痛 浸润癌晚期,在下腹部耻骨上区可触及肿块,坚 硬,排尿后不消退。 广泛浸润盆腔或转移时,出 现腰骶部疼痛。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全身表现 阻塞输尿管可致肾积水、肾功能不全; 下肢浮肿、贫血、体重下降、衰弱等症状; 晚期病人,可出现恶病质及肿瘤转移表现。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病人新鲜尿液中,易 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简便易行,故尿细胞学检查可作为血尿的初步筛选。反复多次查以提高检出率。 膀胱癌尿沉渣涂片 图注:癌细胞大小不等,外形不规则。胞浆呈嗜多色性,边缘不整。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粗点网状。可见核仁。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经腹壁B超简便易行,能发现直径0.5cm以上的肿瘤,可作为病人的最初筛选。能了解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及浸润深度,初步确定临床分期。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IVU可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以及膀胱肿瘤对上尿路影响,如有患侧肾积水或肾显影不良,常提示肿瘤已侵及输尿管口。膀胱造影可见充盈缺损。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CT和MRI多用于浸润性癌,可以发现肿瘤浸润膀胱壁深度以及局部转移肿大的淋巴结。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膀胱镜检查 为膀胱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等,并可取活组织检查。 护理评估 (四)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为辅。 原则:应根据肿瘤的种类、性质、分期及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当的手术方法。Ta、T1的表浅膀胱肿瘤和局限的T2期肿瘤可采用保留膀胱的手术,较大的多发、反复复发的T2期及T3、T4期肿瘤,应行膀胱全切除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为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法、经尿道激光肿瘤切除术、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全膀胱切除术等。 保留膀胱者,术后需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 若行膀胱全切除术者,则需行尿流改道及重建手术,即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或肠管代膀胱术。放疗及化疗用以配合手术。 术后2年50~70%复发,每3个月膀胱镜检。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焦虑或悲哀 与泌尿系肿瘤对生命的威胁、手术后排尿模式改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症慢性消耗、血尿及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有关。 3.排尿异常: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膀胱刺激症状等 与肿瘤浸润及出血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手术后出血、感染、尿外渗、尿瘘、体液失衡 护理目标 病人情绪稳定;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体液维持平衡; 维持正常排尿功能; 手术并发症发生时,可及时得到防治。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膀胱肿瘤病人的护理工作: 手术前护理 膀胱全切后肠管代膀胱术的病人,按结肠直肠手术进行肠道准备;女病人术前3天开始冲洗阴道,每天1~2次;手术日早晨常规插胃管。做好其他常规准备。 护理措施 手术后护理 (1) 留置导尿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应做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