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陕西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六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课 课件.pptx
第六单元;1星题积累运用;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孰视之______________
(8)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
(9)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_
(10)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__
(12)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
(13)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期年之后________;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3)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4...;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6.填空。;(3)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_______
__,__________”,这表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4)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____。;2星题阅读鉴赏;8.根据本课内容分析,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做法有关。;10.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被某些现象迷惑而陷入困境。请结
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渡过难关。;拓展阅读;?;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
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
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解析:A项中的“于”,介词,前者可译为“向”;后者
表比较,相当于“比”。B项中的“之”均为助词,可译为“的”。
C项中的“而”,前者表修饰,可不译;后者表转折,可译为
“却”。D项中的“其”,前者为代词,可译为“他(的)”;后者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可不译。;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4.【甲】文中邹忌说“王之蔽甚矣”,这种“蔽”在【乙】文中
宋王身上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齐威王与宋王治国的
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乙参考译文
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人侦察齐国军队到了什么地方。
侦察人员回来后报???说:“齐国的侵略者逼近了,百姓很害
怕。”(宋王的)近臣都对宋王说:“这就是所谓的‘肉自生虫
(无中生有)’。凭借我们宋国的强大,齐国的弱小,怎么会出
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宋王大怒冤杀了报告军情的人。(他)又
;派人去探察齐军。侦察人员报告的情况跟先前一样,宋王又
发怒冤杀了第二个实报军情的人。后来又派人去侦察。侦察
人员(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自己的哥哥,(他)说:“我替大王
侦察齐兵入侵的情况。没想到他们已经离得这么近,百姓已
经害怕成这样了。现在又担心(自己会像)先前侦察齐军的人
(那样),都因为真实报告齐军迫近而被处死。
;
现在,报告真实军情会被处死;不报告真实情况,恐怕也是
死。这怎么办呢?”他的哥哥说:“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逃
跑。”(那个侦察人员)于是向宋王报告说:“完全不知道齐国
军队在哪里,百姓(生活得)很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
近臣们都说:“先前被杀的人确实该死。”宋王赏赐给了谎报
军情的人很多金子。敌军到了(都城),宋王自己跳上马车,
驱车赶快逃跑了。;(二)[2024·西安陕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的小题。;?;【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②歃盟:歃
血结盟。;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解析:A.动词,到、往/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介
词,因为/动词,以为;C.介词,比/介词,比;D.连词,表
转折/连词,表顺承。;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8.结合选文,说说孟尝君劝赵王出兵和邹忌劝齐王纳谏的劝
说方式有何不同。(2分);解析: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攻打魏国。魏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夜召见孟
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准备攻打魏国,你替我谋划一下,
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