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视察调研我市少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doc

发布:2017-05-09约7.7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视察调研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一、我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成效明显 ???????? 自治区成立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十分珍视自己宝贵的民族地方文化,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目前我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 (一)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去年自治区启动了自治区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固原体育馆、宁夏会展中心建设,一批专业博物馆也在论证规划和建设中。二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了中华回乡文化园、吴忠民俗展示馆。 ?????? (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发展的政策,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工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和资金安排中拿出一定的经费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是广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多次举办美术、书画、摄影、文化、岩画等研讨会、展览会,并且多次组织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二是倾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近年来,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区还创作了如“踏脚舞”、“穆民扇”、“汤瓶舞”、“盖碗情思”、“木球”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已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积极鼓励、支持文化创作和民族研究。我区的回族研究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以回族文化论坛、研讨会为主要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宣传宁夏的一个重要平台。 ?????? (三)依法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是开展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对全区民歌、品乐、舞蹈、曲艺、民间文学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完成了10部民族民间文艺集中志书·宁夏卷的编纂出版工作。二是启动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回族卷》的编纂工作。与此同时,围绕回族和西夏古籍,整理出版了中国回族古籍丛书16种,建立了回族古籍光盘数据库--《回回古代全书》,《宁夏民族歌曲精选》也即将在年内上市。三是实施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颁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立了宁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编写了宁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名录,已申报并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名录的3个(即回族器乐、回族服饰、回族花儿),第二批又申报项目10个,确定自治区级名录31个,将在今年年内公布。同时,将编写分级保护的规划,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 (四)重视保护和发展回族传统饮食文化。一是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挖掘、整理清真名小吃和清真特色菜肴。由自治区政协、中国烹饪协会、中国伊协共同组织编纂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大观》、《宁夏清真菜谱》及《宁夏清真小吃》已正式出版发行。《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电视专题片的编纂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 (五)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从2002年开始,我区连续五年举办“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活动,坚持群众演、群众看和“三贴近”的宗旨,起到教育、服务、交流和带动作用。2006年举办了宁夏艺术节,还先后举办两届“中国西部民族花儿歌手邀请赛”,组织举办了全区56个民族青少年艺术人才大赛,选拔9个优秀节目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多次举办全国、全区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活动。组团参加了所有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绩一届比一届好。2003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二、我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 虽然我区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的许多原因,我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和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一)保护和发展意识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和发展的意识淡薄,有些地方的党委、政府还没有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许多地方政府没有把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有的地方只重视开发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不懂得开发当地的人文资源。 ??????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社会事业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用于文化投入方面的资金较少,致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民族古籍由于保管不善或保护措施不当而损毁严重;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不同程度遭到了破坏;依靠口传心授的各种传统技艺、礼仪等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一些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独特语言、文字正在遗亡;许多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学和文化艺术逐渐被遗失;一些珍贵实物和资料因得不到妥善保护,流失现象比较突出。 ?????? (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是由于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工作者的培养重视不够,民族传统文化工作者青黄不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