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基础知识入门篇.pdf
期货基础知识入门篇(总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期货基础知识入门篇
一、期货市场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期货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远距离的商品交易,古已有之。象腓尼基、希腊、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等这
些当时的经济强国,都有过大的交易网络。尽管当时主要是物物交换或一手交
货一手交钱,但在希腊的市场上和罗马的交易中心,已经有了略具现代特征的
定时间、定地点的交易,甚至有过定期在以后某个日子进行交割的契约。
据载,最早的有组织的期货交易出现在1600年代的日本。当时的日本帝国
两种经济平行:一是原有的以耕地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一是日益扩张的城市
经济。富裕的地主和封建领主发觉他们自己被挤压在这两种经济之间。他们收
得的地租,是他们的封建佃农以每年是以收成的形式交给他们的。这种收入是
不规则的,受到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干扰,如气候和其他季节性的特征的影响。
因为货币经济要求贵族们手头上始终有现金,收入的不稳定促使他们把多余的
粮食运到大城市大阪和江户(现东京),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仓库储存起来,
到必要时出售。为了更快地得到现金,地主们很快就出售他们的库存票据,即
他们储存在农村或城市仓库的产品的凭证。商人们买进这些票据,以期获得他
们预想的需要,因为他们也同样时时受到收成不稳的影响。
最后,最后,粮食票粮食票据据成了交易中普遍接受的货币形式。不过,库存的粮食在
数量上常常不能满足贵族们的需要,许多商人在贵族们实际出售粮食票据之前
就给他们赊帐,当然是要收利息的。
到17世纪后期,日本的稻米市场发展为只允许进行期货交易了。1730
年,日本帝国年,日本帝国政府正式承认政府正式承认这一市场为这一市场为稻米预稻米预期交易期交易市场。市场上的许多规
定与今天欧美国家的期货交易规定相似。
日本的稻米市场与今天的期货市场的主要不同在于。它实际上从来没允许
过现货交割。这一过现货交割。这一只准只准期货交易期货交易的规定,导致期货现货价格功能混乱,起伏
严重。1869年,由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别太大,日本政府断
然禁止了期货交易。在关闭后的近两年的时期内,现货市场上的稻米价格大起
大落,一派混乱,帝国政府不得不解除禁令。很有意思的是,商品的物质交割
却获得了许可,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有效结合,消除了原先的不稳定。
日本在期货市场里引入现货市场,显然是受到西方交易的影响。早在19世
纪早期,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从没有组织的俱乐部协会形式演进到
了正式的交易所。芝加哥交易委员会是第一个这样的交易所。它于1848年建
立,有82个成员。在芝加哥的交易有标准规定、检察制度和过磅体系。
美国大的交易所主要在芝加哥和纽约。选择这些地方是由于他们都在交通
要道上的缘故。纽约地处海运的重要港口,是理想的国际交易场所。芝加哥位
于通向美国农业心腹地带的铁路和水路中心,是美国国内交易最理想的地点。
19世纪世纪中中叶叶,远期,远期合合约约渐渐增多渐渐增多,,被称被称为为到到岸岸契约,与中世纪的商业票
据(lettredefaire)本质上相似,最早的契约只是口头上的协议,或者仅仅是买
卖双方之间的一种简单的备忘而已。由于芝加哥期货交易量的增大,由于风险
2
投资者的增多,使期货市场变得十分活跃,这样就有必要增加有关的规定以使
交易保持秩序和公平:
(1)选入交易的品种须是易于确定品级的;
(2)商品的品级须由正常的政府检察维持;
(3)支付须在交割时完成;
(4)价格须公开,任何交易者均可平等加入交易;
(5)买者和卖者均须有可靠的金融责任心;
(6)买者和卖者须有相当规模的人数,以确保持续的交易机会。
正如前面提到的,芝加哥的规则与日本早期的稻米期货市场的规则颇有相
似之处。
芝加哥交易委员会的期货交易很快就达到了相当规模,并迅速为其他交易
所采纳。1870年时,在纽约的期货交易有纽约产品交易所和纽约棉花交易所。
同一年,在新奥尔良也出现了棉花交易所。1885年,纽约的咖啡交易所的期货
交易已十分活跃了。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