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护工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
【摘要】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课题(1)。针对护工对医院感染认知程度低,缺乏应有的自我防护行为等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案。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全院51个病区中从事清洁、消毒工作的护工157名,其中男17名,女140名,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9岁;文化程度:高中21人,初中46人,小学63人,文盲27人;工作年限1~5年。按原有病区顺序编号,将单数病区中从事清洁、消毒工作的护工作为对照组,双数病区中从事清洁、消毒工作的护工77名作为观察组,2组护工的年龄、性别、及学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常规管理方法指:护工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缺乏感染知识等培训,一般后来者跟着前来者做。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方案(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护工实施统一管理,医院先后制定了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并将护工纳入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护工在培训合格且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医院才为其办理上岗证,并统一发给其衣、帽、手套等。工作时护工应统一着装,带证(牌)上岗,不乱窜科室。(2)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常规培训: 护工上岗前由护理部负责给予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带领护工在病房参观,使护工了解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划分及意义,明确消毒物品、非消毒物品的放置原则及区分方法,并指导护工规范洗手、配制消毒液、湿式扫地等。培训结束后,组织书面考核或口头回答的形式,了解护工对感染、消毒、隔离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职再教育每月1次,定期对上岗后的护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有关知识的再培训,同时对护工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分析。专科培训:护工分配到相关病区后,由病区护士长根据专科特点要求进行再次培训。如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室内家具、医疗器械(各种暖箱、新生儿床、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台面、病例夹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 cfu/m2,物体表面者≤5 cfu/m2(Ⅱ类场所)或≤10 cfu/m2,(Ⅲ类场所),空气细菌总数≤200cfu/m3Ⅱ类场所)或≤500 cfu/m3(Ⅲ类场所)为合格。
4.数据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2 组各项细菌检测合格率比较见表1。表1显示护工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与行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相比,各项细菌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 各项细菌监测合格率比较
检测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 检测样本数(份) 合格样本数(份) 合格率(%) 检测样本数(份) 合格样本数(份) 合格率(%) 护工的手 48 12 25.0 48 42 87.5 物体表面 36 11 30.5 36 29 80.6 治疗室空气 60 45 75.0 60 58 96.7 2.2组护工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比较见表2。表2显示护工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与行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相比,护工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护工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比较
组别 人数 医院感染定义 清洁区、污染区划分 垃圾的分类放置 消毒剂的使用
注意事项 知道 部分
知道 不知道 知道 部分
知道 不知道 知道 部分
知道 不知道 知道 部分
知道 不知道 观察组 80 68 11 1 72 6 2 76 4 0 59 21 0 对照组 77 5 52 20 25 39 13 48 29 0 39 38 0
3.2组护工自我防护行为比较见表3。表2显示护工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与行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相比,护工自我防护行为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护工自我防护行为比较
组别 人数 被锐器损伤后
正确处理 拖把、抹布分室使用 清洁区换鞋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后洗手 是 有时 否 是 有时 否 是 有时 否 是 有时 否 观察组 80 71 9 0 68 12 0 78 2 0 70 10 0 对照组 77 37 40 0 23 54 0 39 38 0 52 25 0
讨 论
1.护工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密切。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清洁、消毒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2),而护工担负着全院各科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护工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在护工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