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物分离纯化技术.ppt

发布:2025-02-20约5.74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萃取体系中含有呈胶粒状态和极细微的颗粒或杂质。(3)发酵液染菌后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造成乳化。(4)有机相的粘度过大或由于化学不稳定而分解生成了易发生乳化的物质。(5)萃取时过度搅拌,造成分散相液滴的过细分散而导致乳化。第31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乳浊液稳定存在条件互不相溶的两相混合后,很快就会分层,不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当加入乳化剂时,即可形成相对稳定的乳浊液。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亲水基团又含有亲油基团。乳化剂使乳浊液稳定的原因:(1)界面膜的形成(2)界面电荷的形成(3)介质粘度第32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乳浊液的类型:水包油型(o/w):油滴分散于水相中形成的乳浊液油包水型(w/o):水滴分散于油中形成的乳浊液形成乳浊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强度大于亲油基团,则形成o/w型乳浊液;若亲油基团的强度大于亲水基团,则形成w/o型乳浊液。第33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表面活性剂亲水与亲油程度的强弱用亲憎平衡值(HLB)表示,HLB越大,亲水基强度越大;越小,亲水基强度越小。HLB在3~6范围内的乳化剂能促进w/o型乳浊液的形成,HLB在6~15范围内的乳化液能促进o/w型乳化液的形成。P21表2-4第34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乳化液的消除——破乳1、加入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改变界面的表面张力,促使乳浊液转型。如果是o/w型乳浊液:加入亲油型表面活性剂(HLB值小的),使乳浊液从o/w型转变为w/o型,但由于溶液条件不允许形成w/o型乳浊液,从而使乳浊液消除,达到破乳目的。2、电解中和法:3、吸附法:利用多孔性介质对油和水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来破乳。如,让乳浊液(w/o型)通过碳酸钙或无水碳酸钠。第35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加热:加大分散相的热运动速率,降低介质粘度,使分散相相互碰撞的几率及动量增加,从而使小液滴发生聚集。5、稀释法:加入连续相6、机械法:采用过滤或离心沉降的方法7、调节水相酸度:第36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六节化学萃取法化学萃取法就是使溶质与萃取剂之间发生化学作用,从而实现溶质从水相向有机相转移的萃取过程。溶质和萃取剂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叫萃合物。第37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溶质与萃取剂之间的化学作用:1、配位反应:如果被萃取物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萃取剂也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两者通过配位结合成为中性溶剂配合物,从而使溶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这类化学作用为配位反应。如,在乙酸乙酯中加入磷酸三丁酯(TBP)萃取青霉素,使TBP与青霉素通过氢键结合形成萃合物。第38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TBP结构:OC4H9lO=P-OC4H9lOC4H9一般的配位反应可表示为:M(W)+B(O)M·B(O)第39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第1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章药物的液液萃取技术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二、分子间作用力与溶剂特性三、分配平衡与分配定律四、弱电解质分配平衡五、乳化与去乳化第2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萃取:1、定义:萃取是将存在于某一相的目标化合物用溶剂浸取、溶解,转入另一液相的分离过程。2、液固萃取:如果样品是固体,用溶剂把固体样品中的可溶性组分提取出来,这一过程就是液固萃取(也称为提取或浸取)。

第3页,共5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液液萃取:如果样品是溶液,把萃取剂(溶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使样品中的某种组分转移到萃取剂中,从而与基体相分离的过程。完整的LLE操作过程见P8图2-14、萃取速率:在LLE过程中,料液中溶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即为萃取速率。-dc/dt=k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