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微生物知识点.doc

发布:2024-11-27约1.54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微生物:形体微小、构造简朴的低等生物。

2.微生物包括:原核类:藍细菌、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單细胞、霉菌丝状菌、蕈菌大型子实体)、原生動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蛋白质和核酸)、亚病毒(蛋白质或核酸、包括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3.微生物學发展史及代表人物:

分期

史前期

初创期

奠基期

发展期

成熟期

時间

约80前~1676

拾七世纪下半叶~拾九世纪中叶

拾九世纪下半叶

二拾世纪初~二拾世纪中叶

二拾世纪五拾年代至今

代表人物

劳感人民

列文虎克

巴斯德、科赫

E.Büchner

J.Watson\F.Crick

实质

朦胧阶段

形态描述阶段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分子生物學水平研究阶段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取多,转化快(單细胞蛋白的应用)

生長旺,繁殖快(营养、空间和代謝产物等条件的限制,不也許無限生長和繁殖)

适应强,异变异(高温高酸高盐高辐射高压低温髙碱或高毒一般是單倍体,加上繁殖快,数量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學: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謝、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進化等生命活動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醫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學,其主线任务是发崛、运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為人类社會的進步服务。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醫药卫生、化學工业、农牧业、环境保护、現代生物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等疾病来源、其他污染等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细菌

细菌:构造简朴、种类繁多、重要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單细胞原核微生物

细菌的形态: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為其他形状,丝状、三角形、方形、圆盘形等

球菌:根据其细胞分裂時形成不一样的空间排列方式分為:單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杆菌最為常見,球菌次之,螺旋状的至少

螺旋菌:螺旋局限性一环者為弧菌,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為螺菌

细菌大小單位:微米μm球菌(直径)、杆菌(長×宽)、螺旋菌(弯曲程度)

测量细菌大小的措施:显微镜测微尺直接算、显微摄影後根据放大倍数進行测算

细菌個体小、透明→需要染色

革兰氏染色环节:①涂片固定

②結晶紫初染----1分钟,水洗烘干

③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烘干

④95%酒精脱色---30秒~45秒,水洗烘干

⑤蕃紅复染---------1分钟,水洗烘干

⑥镜检--------------紫色阳(有芽孢的菌)紅色阴

大肠杆菌阴E.coli

枯草芽孢杆菌阳B.sub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S.aureus

细菌构造: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等

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黏液层)和芽孢等

一般构造

细胞壁:重要成分肽聚糖(肽(四肽尾和肽桥两种)和聚糖(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單糖互相间隔连接成的長链))

G+细胞壁的特點:肽聚糖多厚(60%~95%),特有磷壁酸(10%~30%)

G-细胞壁的特點:肽聚糖少薄,特有外壁层(脂外层)

古生菌(又称古细菌,包括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细胞壁:不含真正的肽聚糖,有些含假肽聚糖或多糖、糖蛋白、蛋白质

缺壁细菌: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试验室或宿主体内通過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人工措施去壁:彻底除尽的称原生质体(G+最易形成)

部分清除的称球状体

支原体(自然界長期進化中形成)

抗生素對细菌的影响:①青霉素:作用于肽桥(连接两個肽尾)

②溶菌酶:作用于β-1,4糖苷键(连接两個双糖單位)它們都克制或杀死细菌,對G+作用明显

革兰氏染色机理:G+和G-细菌重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學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脱色能力)的不一样,正是由于這一物理特性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