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结核性脑膜炎.ppt

发布:2025-04-07约3.76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例討論;病例特點(一);;病例特點(三);定位診斷;定性診斷(一);;鑒別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結核(一);分類:

1、顱內--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病

結核性血管病

占位病變(結核瘤,結核膿腫)

2、脊髓--Pott’s脊髓及Pott’s截癱

結核性蛛網膜炎

非骨性脊髓結核瘤

脊膜炎;CNS結核的病理機制

CNS結核分為兩個階段:1、CNS內形成小的結核灶(原發感染菌血症期),病變在腦或脊髓的硬膜、軟膜下或實質表面。2、各種類型的CNS結核形成。

病變類型及範圍與細菌毒力、數量、宿主的免疫反應有關。兒童結核性腦膜炎與CD4T細胞數目顯著减少相關。若細胞免疫低下時,腦實質病灶可形成結核瘤或膿腫。;結核性腦膜炎

病理:在外側裂、基底池、腦幹及小腦形成較厚的膠凍樣滲出物。可因基底池阻塞、或中腦導水管阻塞形成腦積水。兒童多見,預後差。結核滲出物下方腦組織有不一样程度水腫、血管周圍炎性細胞浸潤、小膠質細胞反應,此過程稱為邊緣帶反應。顱底滲出物一般較嚴重,在Willis環附近的血管壁炎性改變,管腔狹窄或血栓形成閉塞,可累及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近端、基底節深穿支。側裂附近及基底節常有梗塞。;結核性腦膜炎

臨床特徵:

絕大多數患者於腦膜刺激征出現前2-8周即有某些非特異性表現如周身不適、食欲減退、疲乏、發燒、肌痛及頭痛。頭痛加重並變為持續性。25%患者頸抵御。噁心、嘔吐。80%患者持續性低熱。10%成人及50%兒童既往有結核病史。20-30%患者有顱神經麻痹,展神經受累最常見。眼底可見視乳頭水腫。發病初期或後期可有偏癱。急性期或治療後數月可發生癇性大發作或局灶性發作。;結核性腦膜炎具有診斷價值的表現:

臨床:發熱、頭痛(2周以上),嘔吐。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

CSF:WBC升高(20/ul,淋巴細胞大於60%),蛋白增长(大於100mg/dl),糖低(低於血糖的60%),墨汁染色及病理檢查陰性。

影像:基底池或外側裂滲出物,腦積水,基底節梗塞,腦溝強化,結核瘤形成。

其他部位結核證據;結核性腦膜炎的CSF改變:

重要為淋巴細胞反應(60-400/ml感染??期可有多核細胞的顯著增多,但幾天到數周後被淋巴細胞替代。

蛋白升高(0.8-4.0g/L)。

糖逐漸减少,一般低於血糖的50%,18-45mg/dl。

一定診斷依賴於CSF發現結核菌(塗片染色或細菌培養)。若腦脊液量多並仔細檢查,90%的離心標本可檢測到結核菌,腦室液中檢出率最高。CSF培養並非均為陽性(20-70%)。;其他初期診斷CNS結核的措施:

ELISA法檢測TB抗體結果有差異。

乳膠凝集實驗迅速檢測TB抗原,簡單特異。

PPD試驗陽性時有幫助,有假陰性,50-70%患者陰性,抗癆治療期變為陽性。

PCR是診斷結核最佳的措施,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異性。

增长CSF塗片染色檢出TB的措施

10mlCSF離心沉澱。檢測時間至少30分鐘,重複檢測。;結核性腦膜炎的影像所見:

腦的CT或MRI發現腦膜變厚及強化,尤其在基底節區。絕大多數患者有腦室擴大。腦積水的程度與病程長短相關。梗塞是結核性腦膜炎的另一個特徵性影像所見。CT顯示的梗塞發生頻率為21-38%,MRI發現的病灶較CT機會多。梗塞重要發生在丘腦、基底節及內囊區。DSA或MRA檢查可見Willis環的血管改變,包括血管節段性狹窄,不規則的串珠樣表現,及完全閉塞。其原因也许是血管炎或機械性壓迫。;結核性腦病

結核性腦病嬰兒及兒童較為多見。其特徵性表現是彌漫性腦功能障礙(抽搐、昏迷,無腦膜刺激征及局灶性體征)。CSF大多正常或蛋白及細胞略高。病理上表現為腦白質彌漫性水腫及灰質神經元丟失。類似於出血性白質腦病或感染後脫髓鞘性腦脊髓炎。

;顱內結核瘤

結核瘤是堅硬的、無血管的球形肉芽腫,直徑2-8釐米。病灶邊界清晰,周圍腦組織受壓、水腫及膠質增生。病變內具有由乾酪樣物質組成的壞死區。在發展中國家重要為成人及兒童,在發達國家重要為老人。結核瘤產生的症狀與病變部位有關。低熱、頭痛、嘔吐、癲癇、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及視乳頭水腫是幕上結核瘤的特徵性表現。兒童幕下結核瘤多見,表現為腦幹、小腦及多組顱神經症狀。;

CT上為低或高密度、圓形或分葉狀的腫塊,明顯的均勻或環形強化。瘤壁厚度不均。常有中到明顯的病灶周圍水腫。較常見於額頂葉矢狀竇旁。CT上的‘靶征’(中央鈣化周圍有一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