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篇)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实施方案.docx
2024(2篇)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确保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念。
2.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置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通过开展一系列预防校园欺凌教育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对学生造成的身心伤害。
三、工作原则
1.教育为先: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2.预防为主: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预防工作机制,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管和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
3.保护为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在处置校园欺凌事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受欺凌学生的二次伤害。
4.法治为基:严格依法依规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理恰当,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法治教育
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2节法治教育课,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
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到校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
2.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干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4.建立健全预防机制
制定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在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管,建立班级安全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和欺凌隐患,并报告学校。
定期开展校园欺凌隐患排查,对校园周边环境、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完善干预处置机制
制定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发生后的报告、应急处置、后续跟进等工作流程和要求。
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保安等人员组成,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及时、严肃的处理,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节,依法依规给予欺凌者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并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和辅导,帮助其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6.加强家校合作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心理状况。
向家长宣传预防校园欺凌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对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学生家庭,学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7.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建立健全校园欺凌举报制度,鼓励学生积极举报校园欺凌行为,对举报者给予保护和奖励,形成全员参与预防校园欺凌的良好局面。
五、工作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具体时间区间1])
制定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召开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学校预防校园欺凌工作。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