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典的中华传统故事征文.doc

发布:2025-01-18约3.6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典的中华传统故事征文

TOC\o1-2\h\u27303第一章走进中华传统故事的世界 1

16387第二章剖析经典故事《孟母三迁》的主要情节 1

16027第三章孟母三迁背后的教育意义之我见 2

13050第四章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孟母三迁的合理性 2

213第五章其他传统故事中的教育智慧:引用《岳母刺字》 3

25615第六章传统故事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3

10997第七章传统故事传承面临的挑战 3

16307第八章让中华传统故事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4

第一章走进中华传统故事的世界

中华传统故事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里面装满了无数的珍宝。这些故事涵盖了各个方面,从神话传说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名人轶事。比如说《山海经》里记载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像夸父逐日,夸父为了追逐太阳,一路奔跑,直至渴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惊叹。还有精卫填海,小小的精卫鸟,以弱小的身躯立志填平大海,它所表现出的不屈意志非常震撼人心。这些传统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底蕴。我们从小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是《封神演义》中的各种神仙妖怪的故事,还是《聊斋志异》里充满奇幻色彩的人鬼狐妖的传说,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美好向往。

第二章剖析经典故事《孟母三迁》的主要情节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孟母,也就是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环境。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人家丧葬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看到后,皱起了眉头,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孟子成长。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结果,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叫卖吆喝。孟母再次摇头,她认为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孟子的品德和学业的培养。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旁边。在这里,孟子看到的是学生们恭敬地向老师行礼,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从此,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孟子的成长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孟母一直在积极地为孟子寻找一个有利于他成长的地方。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是情节非常生动,我们仿佛能看到孟母带着孟子搬家时的坚定决心,也能想象到孟子在不同环境下模仿不同行为的模样。这其中孟母所做出的努力是非常巨大的,她深知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所以才不辞辛劳地三次迁居。

第三章孟母三迁背后的教育意义之我见

孟母三迁背后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说,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不惜花重金在学校附近买房或者租房。这就像孟母一样,认识到了环境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像在学校周围,孩子们每天看到的是同龄人努力学习的场景,听到的是积极向上的言论,这种氛围会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而如果处在一个不良的环境中,就像孟母最初把家安在墓地或者集市附近,孩子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在一些社区,周围有很多网吧和娱乐场所,孩子们可能就会被这些场所吸引,从而荒废学业。孟母三迁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里老师的责任,家庭环境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同样起着的作用。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充满积极、正面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孟母三迁的合理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孟母三迁的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拿学生的学习小组来说吧。如果一个小组里的成员都是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学生,那么这个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他们会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会一起探讨解决方案。相反,如果一个小组里有几个不爱学习、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那么这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就会被破坏。那些原本爱学习的学生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再那么专注于学习。这就像孟母看到孟子在墓地和集市附近受到不良影响一样。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里,人们会不自觉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在一个充满消极因素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惯或者思想。孟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她通过迁居的方式让孟子远离那些可能会带坏他的环境,靠近能够让他变得更好的环境。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体现了孟母对孟子成长环境的高度重视。

第五章其他传统故事中的教育智慧:引用《岳母刺字》

除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也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传统故事。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刻,深知自己的儿子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她为了让岳飞永远铭记对国家的忠诚,用绣花针把“精忠报国”四个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