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工地安全检查制度.docx

发布:2025-03-17约3.9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检查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建筑工地的安全检查活动。

3.检查原则

安全检查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安全检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安全检查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班组长为成员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本项目的安全检查工作,研究解决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2.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安全检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审批安全检查报告,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技术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安全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安全检查工作,制定安全检查标准和流程,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跟踪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展安全自查自纠活动,配合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每天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督促本班组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检查类型及内容

1.定期安全检查

-检查周期:

-公司级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

-项目级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班组级每天班前、班中、班后进行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

-安全管理资料: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等。

-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包括施工现场的围挡、警示标志、消防设施、临时用电、施工机械、脚手架、高处作业、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以及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

2.不定期安全检查

-检查时机:

-节假日前后、季节变换、恶劣天气前后等特殊时期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

-对新入场的施工人员、新开工的工程项目、新安装的施工设备等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或群众举报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根据检查时机和检查目的的不同,确定具体的检查内容,重点检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3.专项安全检查

-检查项目: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对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临时用电、施工机械、消防安全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

-深基坑工程:检查基坑支护、降水、排水、边坡防护等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基坑周边的堆载、警示标志等情况。

-高支模工程: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搭设、验收等情况,以及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脚手架工程:检查脚手架的材质、搭设、连墙件、防护设施等情况,以及脚手架的使用和拆除是否符合规定。

-临时用电工程:检查临时用电的线路敷设、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设置、接地与接零保护等情况,以及电工的持证上岗情况。

-施工机械:检查施工机械的进场验收、安装调试、安全装置、操作规程等情况,以及施工机械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消防安全: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配备、消防通道畅通、动火审批等情况,以及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安全检查标准及方法

1.安全检查标准

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标准,明确各项安全检查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合格标准。安全检查标准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安全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检查人员通过现场观察,查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安全设施的设置和运行情况等,及时发现安全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