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1第1章概论.ppt
《程控交换原理》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程控交换原理信息学院《现代交换技术》张继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04《现代交换原理》桂海源人民邮电出版社03《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郑少仁电子工业出版社02《现代交换技术》茅正冲北京大学出版社01教材及推荐书1.1交换的基本概念点到点通信系统种类繁多,但还不能称为通信网。如何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通信?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全互连式。123561.1交换的基本概念全互连方式存在什么问题?(1)N2问题:N个终端的连线数为N(N-1)/2,即连接线的数量随终端数的平方增加;(2)经济性、可操作性问题:当终端距离较远时,两地之间需要大量的长途线、增加一个第N+1个终端,需要增加N对线;(3)控制和管理问题:每个终端都与其它N-1个终端相连接,接口数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全互连方式仅用于终端数目少、地理位置集中、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合。1.1交换的基本概念123456416235N2问题变成了N条用户线,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信网容易组成大型网络。开关设备(一)电路交换人工交换机组成1.1通信网概述(二)交换式通信网交换式通信网组网示意图用户交换机市话交换机汇接交换机用户线中继线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ATMIP交换技术软交换光交换1.2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在通信时建立(连接),通信完毕时拆除(断开)电路。技术特点(优缺点)面向连接,实时性强。透明传输。带宽固定,电路利用率低基于呼损制方式工作。电路交换适合于电话通信、文件传送、高速传真,不适合突发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电路交换(二)分组交换交换节点A交换节点B交换节点C分组1分组3分组4分组2分组1分组2分组5分组3分组4分组5传输时延存储时延处理与排队时延分组交换的过程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它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01技术特点存储—转发异步和非对称性,动态分配资源,并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终端间的通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02(二)分组交换特点:宽带控制技术适用于处理突发性信息和可变长度帧的信息的局域网帧中继是一种快速分组技术,在X.25分组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采用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和可变长的帧的技术。(三)帧中继1.2.2主要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异步传送模式(ATM)快速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控制简单控制复杂固定比特率可变比特率电路域分组域(四)ATM交换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是ITU-T为B-ISDN确定的复用、传输和交换模式,其设计目标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用分组交换技术来实现话音、数据、图像等业务的综合传送。(1)固定长度的信元中继(2)信头简化:以减少交换节点处理开销5字节48字节信元头负载(净荷)IP交换是将第二层交换和网络流量管理能力与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结合在一起的交换技术。11996年Ipsilon公司了提出IP交换的概念。21996年Cisco提出了标签交换的概念。31997年IETF提出了MPLS技术标准。4(五)IP交换在传统交换网络中,新业务或新功能的增加需要改造交换机和信令系统,提供周期长成本高。01软交换是NGN(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借鉴了业务由第三方开发实现这一思想,形成分成、全开放的体系架构。02(六)软交换技术《程控交换原理》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