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PQ分解法.doc

发布:2018-10-08约1.29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设计(论文) 题 目 名 称 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课 程 名 称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系 、专 业 电气工程系 指 导 教 师 黄 肇 王晓芳 2011年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专业 0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 号 题目名称 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设 计 时 间 2010.12.20 -2011.1.6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课程编号 121202306 设计地 点 综合仿真 实验室 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1.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计算机语言(MATLAB语言或FORTRAN或C语言或C++语言); 3.采用计算机语言对潮流计算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 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题目一:在图1所示的简单电力系统中,系统中节点1、2为节点,节点3为节点,节点4为平衡节点,已给定,,,,,,网络各元件参数的标幺值如表2所示,给定电压的初始值如表2所示,收敛系数。试求:采用极坐标下的P-Q分解法计算图1网络的潮流分布。 图1 简单电力系统 任务和要求 任务:采用极坐标下的P-Q分解法计算题目1网络的潮流分布。 要求:1.手工计算,手写,采用A4纸,进行2次迭代计算,得出计算结果。 2.编写程序:它包括程序源代码;程序说明;部分程序的流程图;程序运行结果,电子版。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 何仰赞 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上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2年 何仰赞 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2年 陈衍.《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4年1月 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年2月 WDT—Ⅲ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 综合仿真实验室 五、进度安排 2010年12 2010年12月21日-23 2010年12月24 2010年12月25 2011年1月1日-3 2011年1月4日- 2011年1月6 六、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七|、主管教学主任意见 主管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八、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评阅表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班级 题目名称 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分析 一、学生自我总结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自动门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二、指导教师评定 评分项目 平时成绩 答辩 课程设计内容 综合成绩 权 重 30% 30% 40% 单项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1、本表是学生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依据,装订在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任务书”页后面; 2、表中的“评分项目”及“权重”根据各系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确定。 目 录 TOC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