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2.ppt

发布:2018-02-27约3.31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确定对刀点与换刀点 切入切出点 切入点 。 切入切出点 切入点选择原则: 粗加工选择曲面内的最高角点作为切入点。 精加工选择曲面内某个曲率比较平缓的角点作为切入点。 总之避免铣刀当钻头使用,否则因受力大而损坏。 切入切出点 切出点选择原则: 能连续完整的加工曲面。 非加工时间短。 切入切出点 切入点的选择 。 。 。 A B C 应尽量避免在连续几何图素的中间切入 × 虽然是两几何图素的交点,但在这里刀具沿切线方向切出后将影响已加工表面精度 可沿图形轮廓切向切入切出,且保证轮廓封闭 × √ 切入切出路径 在铣削轮廓表面时一般采用立铣刀侧面刃口进行切削,由于主轴系统和刀具的刚度变化,当沿法向切入工件时,会在切入处产生刀痕,所以应尽量避免沿法向切入工件。 切入切出路径 铣削外圆的切入切出路径 切入切出路径 铣削外轮廓的切入切出路径 当铣切内表面轮廓形状时,也应该尽量遵循从切向切入的方法,但此时切入无法外延,最好安排从圆弧过渡到圆弧的加工路线。当实在无法沿零件曲线的切向切入、切出时,铣刀只有沿法线方向切入和切出,在这种情况下,切入切出点应选在零件轮廓两几何要素的交点上,而且进给过程中要避免停顿。 切入切出路径 铣削内圆的切入切出路径 切入切出路径 铣削内轮廓的切入切出路径 切入切出路径 从尖点切入铣削内轮廓 铣削内轮廓的切入切出路径 以角点作为切入切出点 铣削内轮廓的切入切出路径 切入切出路径 容易产生过切现象 切入切出路径 铣削内轮廓的切入切出路径 走圆弧线切入 从直线中间切入 切入切出路径 铣削内轮廓的切入切出路径 切入切出路径 当实在无法沿零件曲线的切向切入、切出时,铣刀只有沿法线方向切入和切出,在这种情况下,切入切出点应尽量选在零件轮廓两几何要素的交点上,而且进给过程中要避免停顿。 为了消除由于系统刚度变化引起进退刀时的痕迹,可采用多次走刀的方法,减小最后精铣时的余量,以减小切削力。 避免引入反向误差 数控机床在反向运动时会出现反向间隙,如果在走刀路线中将反向间隙带入,就会影响刀具的定位精度,增加工件的定位误差。 避免引入反向误差 避免反向误差的加工路线 存在反向误差的加工路线 * *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是编程前的重要工艺准备工作之一,关系到机械加工的效果和成败,不容忽视。由于数控机床是按照程序来工作的,因此对零件加工中所有的要求都要体现在加工中,如加工顺序、加工路线、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刀具的尺寸及是否需要切削液等都要预先确定好并编入程序中 。 选择并确定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 数控加工内容的选择: 工件上的曲线轮廓 已给出数学模型的空间曲面 形状复杂、尺寸繁多、划线与检测困难的部位 通用机床加工时难以测量和控制进给的内外凹槽 选择并确定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 数控加工内容的选择: 以尺寸协调的高精度孔或面 能在一次安装中顺带铣出来的简单表面或形状 采用数控铣削后能成倍提高生产率,大大减轻体力劳动强度的一般加工内容 选择并确定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 数控加工内容的选择: 立式数控铣床 卧式数控铣床 适于加工箱体、箱盖、平面凸轮、样板、形状复杂的平面或立体零件,以及模具的内、外型腔等。 适于加工复杂的箱体类零件、泵体、阀体、壳体等。 多坐标联动的卧式加工中心 用于加工各种复杂的曲线、曲面、叶轮、模具等。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审查与分析零件图纸中尺寸标注方法是否适合数控加工; 审查与分析图纸中几何元素的条件是否充分、正确; 审查与分析数控加工零件的结构合理性; 预防零件变形措施: 对于大面积的薄板零件,改进装夹方式,采用合适的加工顺序和刀具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方法 粗、精加工分开及对称去除余量等措施来减小或消除变形的影响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提高工艺性的措施 : 减少薄壁零件或薄板零件 尽量统一零件轮廓内圆弧的有关尺寸 保证基准统一原则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图形的数学处理 编程尺寸确定的步骤: 基本尺寸换算成平均尺寸 保持原重要的几何关系不变并修改一般尺寸 计算未知结点坐标尺寸 编程尺寸的最后形成 数控加工的数值计算是程序编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工序的划分 在数控机床上特别是在加工中心上加工零件,工序十分集中,许多零件只需在一次装卡中就能完成全部工序。 但是零件的粗加工,特别是铸、锻毛坯零件的基准平面、定位面等的加工应在普通机床上完成之后,再装卡到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这样可以发挥数控机床的特点,保持数控机床的精度,延长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降低数控机床的使用成本。 工序的划分 导轨粗基准的加工 以加工后的床脚为基准加工导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