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阳高中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阅读课本P27~28,填写以下内容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111111提出了原子学说;1897年,111111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电子;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111111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其中原子由11111和111111组成,原子核带111111,位于111111电子带111111,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111111;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111111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111111运动。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必须用 的方法来描述核外电子运动。 原 子 的 构 成 二、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作业: P34: 1、 2、3、4、5 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 的结构分析, 表示的碳原子 13 6 C 13 6 A、核外有13个电子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6,核外有7个电子 D、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00全国高考题 D 3. 4.和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NH4+ B、F - C、H2O D、NH3 5.某粒子用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Z+A A Z Rn+ A B 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 小结: ⑴AZ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AZXq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⑵电性关系 ⑶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⒉元素、核素、同位素 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 * * * * * *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原子核 核外电子 正电荷 原子中心 负电荷 高速运动 玻尔 轨道上 电子 量子力学 近代原子论 发现电子 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云模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 He +10 Ne +18 Ar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核 电子层 核电荷数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 He、Ne、Ar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分层运动) 距核远近 能量大小 符号 7 6 5 4 3 2 1 电子层序数(n) K L M N O P Q 小 大 近 远 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动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表示,分别称为K、L、M、N、O、P、Q…,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能量也就越高。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是2个); ?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②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电子。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即由能量 低 高 经验:电子排满K层,排 层,排满L层排 层 L M +1 H +8 O +12 Mg H、O、Mg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15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K层 L层 M层 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 核电荷数 2 8 5 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是2个); ?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②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电子。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