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分析
摘要:消费不仅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而且反映着现行的制度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等问题。本文借助向量自回归计量分析模型来探讨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人均消费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具有正向、负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消费水平差距;向量自回归模型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使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时期,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成为我国这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已趋于饱和状态,扩大内需,增强内需,其主要动力之一来源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然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弱,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1981年至2012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520元增加到24565元,增加了47.2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由201元增加到7919元,增加了39.4倍。但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却在逐年扩大,1981年城乡消费比率已达到2.59∶1,由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活跃了农村经济,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1985年城乡消费比率下降为2.19∶1。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城镇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社会保健体制也越来越完善,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发越来越高,而农村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收入也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迅速攀升,由1989年的2.67∶1扩大到2012年的3.1∶1。
一、数据选取及模型说明
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本文只选取了反映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及健康状况的指标进行分析。在受教育水平方面,选取农村人均教育支出(E)作为衡量指标;健康状况方面,选取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M)作为衡量指标。而城乡消费水平差距(C)则采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差为衡量指标。所选数据为1981-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其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各时间序列以1978年为基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为避免出现异方差,对各序列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E]、[LnM]、[LnC]。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城乡消费差距的数量关系,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刻画两者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计量模型如下:
[LnC=C0+αLnE+βLnM+εt] 其中,[C0]为常数项,[εt]为随机扰动项。
二、实证分析
(一)ADF单位根检验
利用Eviews5.0软件对经过预处理的农村人均教育支出[LnE]、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LnM]和城乡人均消费差距[LnC],以及各变量的一阶差分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LnE]、[LnM]和[LnC]均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是平稳的,且均为一阶单整过程,即I(1)。因此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二) Johansen协整检验
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LnC]、[LnM]、[LnE]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AIC和SC准则,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滞后期为1时,建立模型。结果如表3.1所示:序列[LnC]、[LnM]、[LnE]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
对比迹统计量与5%、1%水平临界值可知,分析结果拒绝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且不能拒绝存在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因此,两变量之间有且仅有一种协整关系。取标准化(Normalization)的协整系数,得协整方程如下:
对残差序列
[e=LnC-0.188497LnM+1.0585191LnE+3.749531]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在99%置信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含单位根(见表3.2),是平稳的。说明协整关系通过检验是正确的。
因此可以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其短期动态关系。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
[ecmt-1=LnC(-1)-0.188LnM(-1)+1.059LnE(-1)+3.750],是VEC模型的误差修正项。
由式(3-1)和式(3-2)可知,[LnE]、[LnM]和[LnC]之间不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即增加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可使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距缩小;但增加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反而使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距增加。
可见,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可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变其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而农村医疗保健的支出之所以会出现同方向的变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虽已建立但并不完善,而且存在基层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漏洞,农民基本上还是作为自我保障的医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