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0年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十三五规划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2025-2030年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十三五规划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目录
TOC\o1-3\h\z\u一、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 3
1.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 3
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储量估计 3
主要产区分布及其特点 4
资源开发程度及潜力分析 6
2.当前地热能利用现状 7
各类利用方式发展水平 7
应用领域覆盖情况及典型案例 9
地热能发电规模及占比 12
3.产业链结构及市场规模 14
主要企业分布及竞争格局 14
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分析 16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预测 17
二、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20
1.十五五规划目标及政策导向 2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地热能源定位 20
政府支持政策及资金投入力度 21
地热能产业链发展扶持措施 23
2.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25
新型地热发电技术研发进展 25
地热能直接利用技术应用方向 26
储能、传输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需求 28
3.市场需求及投资环境 30
地热能市场发展前景及潜在应用领域 30
政策扶持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33
2025-2030年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预估数据 34
三、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35
摘要
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预,随着政府政策扶持、技术进步和公众环保意识增强,中国地热能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GW以上,地面热泵系统普及率将达到15%以上,热水供暖覆盖范围将扩大至40%以上,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十三五规划重点聚焦于加强基础研究、完善产业链、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索新技术应用,例如深部地热能开采、地热储热技术等;二是拓展应用范围,将地热能应用于建筑供暖、工业热源、农业温室等领域;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地热资源共享和利用。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效益。
指标
2025年预估值
2030年预估值
产能(万千瓦)
60.0
150.0
产量(亿度)
35.0
90.0
产能利用率(%)
60
75
需求量(亿度)
40.0
110.0
占全球比重(%)
3.0
5.0
一、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
1.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情况
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储量估计
根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估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中国潜在的地热资源总量约为40万亿瓦时,蕴藏巨大能量。然而,不同类型的热源分布不均匀,开发难度也不同。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准确评估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储量至关重要。
高温资源储量和开发潜力
中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火山活动带和造山带地区,例如云南、四川、甘肃等省份。这些地区的岩层温度较高,深度也相对较浅,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根据初步估算,中国已探明的高温地热资源储量约为2.4万亿瓦时,其中可开采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0%。由于高温资源的特点是输出效率高、能耗低,且具有替代化石燃料潜力的优势,其开发前景广阔。
中温资源储量和应用领域
中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沉积盆地、断层带等地区,岩层温度相对较低,深度也较浅。中国的中温地热资源储量约为5.6万亿瓦时,其中可开采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0%。由于中温资源的温度相对适中,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应用于农业温室、建筑供暖等领域。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视,中温地热资源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工业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低温资源储量和发展趋势
中国分布广泛、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类型是低温地热资源。它主要存在于浅层土壤或地下水系统中,温度相对较低,深度也较浅,开发难度较小。但由于低温资源的能量密度较低,需要进行集中利用和二次转换才能发挥实际价值。目前,中国低温地热资源的储量估算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其可开采储量的确切数据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应用逐渐成为热点。例如,利用地热能进行土壤改良、植物生长加速等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人们对低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提升,其在农业、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贡献将更加显著。
市场数据和预测性规划
根据中国地热能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GW,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5GW的目标,总投资规模将超过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