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物质微观构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前言
科学的复习方法,能提高复习效率,能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复习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推广实施这一复习模式,便于操作,我们课题组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2002年春使用的《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学案》(实验稿)进行了调整修改,删掉了不符合新大纲要求的内容,去掉或更改了部分难度较大的例题和练习题。修改后的“学案”按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方法技巧等四章,共32个专题。除化学计算方法技巧一章外,每个专题一般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①中考复习要求,②基础知识回顾,③重点疑点讨论,④解题方法探索,⑤知识能力训练。
在使用这套“学案”时,请不要把它与一般的复习资料等同看待,要在“学案”的提示和教师的帮助下,力争独立完成,要勤于动脑,善于总结规律、方法和技巧。具体要求如下:通过“中考复习要求”部分明确复习目标,抓住复习重点,瞄准复习方向。通过填写“基础知识回顾”部分的学案,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达到系统化、网络化;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归纳。“重点疑点讨论”部分要求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探索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清除疑点之目的,从而培养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解题方法探索”中设计的例题,一般应先由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解答之后,还要不断地反思解题过程,理顺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和技巧。“知识能力训练”是掌握基础知识、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独立完成这部分练习。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学案》――专题1 物质的微观构成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原理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化学思维的细胞,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反映。就初中化学而言,概念繁多(有近百个),要较好地掌握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掌握其要点,特别注意概念的关键词语。
2、要分清大概念和小概念,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概念分成块,串成串,纵横成片,形成网状整体,融会贯通。
3、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化学概念的意义。
化学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化学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要较好掌握这些理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理论的要点和涵义。
2、抓住理论要点和实际问题的关系,注意理论指导实际,实际问题联挂理论。
3、加强练习,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
知识结构梳理
专题1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中考复习要求
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将它们进行区分。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准确描述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微观角度简单认识NaCl和HCl的形成过程。
二、基础知识回顾
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 、 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1、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 子 原 子 离 子 区
别 概 念 保持物质 性质的 微粒 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 带电的 或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
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构 成 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有 、 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 电荷成为 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 电荷,成为 离子。 所显电
性情况 电性 电性 阴离子:带 电荷
阳离子:带 电荷 表 示
方 法 用 (分子式)表示 用 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联
系 在化学
反应中
的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 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分子 原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