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品管圈在提高输血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pdf

发布:2025-02-12约2.5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品管圈在提高输血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输血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血液内科开展

品管圈活动,并采用自制《血液内科护士输血操作过程规范率调查表》对输血操作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对输血规范执行率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输血操

作规范率为97%,输血操作规范率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是优质护理内涵的需要,将品管圈的管理理念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可以促进输血规范的持续改进,提高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

量。

【关键词】品管圈;输血规范率;优质护理

临床上,输血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抢救和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简称QCC,品管圈是指在同一个工作环境场所工

作的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全体成员参与,轻松愉快的管理

方式,持续性进行改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为了提高我科护士对《临床输血管

[1]

理制度》的依从性,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初步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内科为苏州市市级重点专科,开放床位数有50张,护士16名,所有护士都为

女性,年龄22-40岁,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7名,护士6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3

名。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院血液内科的所有护士为品管圈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小组长,全面负责圈

内活动,分工合作等,并确定主题为“提高输血规范执行率”,利用品管圈,提高护士输血

规范率。

1.2.2调查现状及分析原因

采用自制《血液内科护士输血操作过程规范率调查表》进行现状调查,明确操作不规范

的原因。调查显示,采集规范率50%,标本送检85%,取血93.8%,输血查对33.3%,输血

[2]

反应观察及处理57.5%,输血时间82%,输血操作规范率为84%。分析输血操作不规范的原

因为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操作不当,输血查对不准确,输血反应观察及处理不及时等,并将其

作为改善重点。将目标值设定为从84%提高到97%以上。

1.2.3措施

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细化成分血输血的相关流程,学习后

进行考核,并加强医护的沟通,协调配合。加强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输血管理,在患者的床头

卡、腕带将患者的血型标示,同时在床头明显标示患者姓名、血型及供者血型,明显标示提

醒使用白细胞过滤输血器,加强健康教育。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规范、制度培训及考核,加强

输血巡视,以免引起输血超时,组长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护士输血操作中的查对及观察

[3]。提升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定时进行巡视,进行心电监测,以便于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

及时登记相关情况,交接班时对医嘱及交叉配血单进行双核对后再交班;加强输血知识宣

教,加强护士间相互监督。

规范交叉配血相关标本采集。在患者入院时候便鉴定血型,需要输血便开具交叉配血医

嘱后采集血标本;加强采血、配血知识宣教。

1.3疗效评价

分析比较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输血操作规范情况,由标本采集、标本送检、取血、输

血查对、输血反应观察及处理、输血时间、输血记录、血袋处理等8项内容组成。

[4]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

验,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

结果

采集规范率91.7%,标本送检100%,取血100%,输血查对90%,输血反应观察及处理

84%,输血时间90%,输血记录100%,血袋处理100%,输血操作规范率为97%,通过品管圈

活动后,输血操作规范率明显优于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让血液科的所有人员都参与,培养了全体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都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