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聚焦中考语文(辽宁省)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4 岳阳楼记.doc

发布:2020-03-12约2.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资源论坛【全免费】小初高各科全套视频课程及讲义作业等免费下载! PAGE 学习资源论坛【全免费】小初高各科全套视频课程及讲义作业等免费下载! 考点跟踪突破14 岳阳楼记(见学生用书第208页) 一、(2015·辽宁丹东)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2)吾谁与归 归依 (3)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因此,所以 (4)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任用,选拔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 3.【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参考译文】宣王说:“我关心国家、爱护百姓,固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让人做帽子,不让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让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任用五名贤士为官,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二、(2015·辽宁铁岭)阅读下列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庆历三年,轼①始总角②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释】①轼:苏轼自称。②总角:指童年。 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eq \b\lc\{(\a\vs4\al\co1(在洞庭一湖,而不一见其面)) B.eq \b\lc\{(\a\vs4\al\co1(予观夫巴陵胜状,轼从旁窃观)) C.eq \b\lc\{(\a\vs4\al\co1(或异二者之为, 吾得其为人)) D.eq \b\lc\{(\a\vs4\al\co1(览物之情,读之至流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A项“在洞庭一湖”的“一”意思是“全,都”,“而不一见其面”的“一”是数词;B项两个“观”都是“看”的意思;C项“或异二者之为”的“为”意思是“心情”,“吾得其为人”的“为”是“做”;D项“览物之情”的“之”是结构助词“的”,“读之至流涕”的“之”是代词,代范仲淹的碑文,可译为“它”。 5.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