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防磨防爆专题讲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作建议 对于技术监督工作: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健全网络,完善制度,定期检查; 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闭环管理。 对于锅炉四管泄漏的抢修: 仔细检查;深究原因;对症下药;举一反三。 工作建议 对于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工作: 完善制度,稳定队伍 划分片区,责任到人 分级验收,有奖有罚 对于检修管理: 认真计划,及时总结; 过程监督,注重细节; 记录清晰,分工明确。 工作建议 重视日常技术监督基础工作 材料的监督管理(入库验收、存放管理、焊接前后的光谱复验) 焊接质量的监督(人员、设备、焊材、工艺) 检验计划管理(三年规划、检修计划)-规程、同类型机组的经验教训 检验台帐和设备档案(大小修后及时更新台帐) 监督网络活动(规程标准宣贯、经验技术交流) * * * 防范措施: 完善检修管理制度; 重点落实中间关键节点的检查程序; 建立责任奖惩机制; 抢修时必须检查到位,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异物堵塞 异物堵塞 东方锅炉厂生产某型号亚临界参数汽包炉屏式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多次发生过热爆管,最后均在再热器和过热器入口联箱中发现异物,最后查明为减温器内衬套拼接焊缝采用了衬环结构,但经过长期高温运行后,该衬环碎裂脱落,堵塞了部分集箱管孔,导致管子过热爆管的发生。 氧化皮剥落超温爆管 超高压参数锅炉氧化皮爆管案例 某电厂# 3炉系上海锅炉厂制造的SG-435/13.7-M768型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中间储仓式汽包炉。#3机组自2003年2月18日正在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已累计运行约5万多小时。 2011年4月2日,#3机组停机进行小修;4月19日#3机组结束小修,23:45锅炉点火;4月27日20:30运行发现#3炉锅炉受热面管泄漏,23:31锅炉熄火停机。5月3日,#3机组启机,5月8日,高过再次泄漏停机。 高温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折焰角上方,共104屏,每屏由3根蛇形管排组成(见图1)。管子规格为Ф38×6,进口段材料为12Cr1MoV,出口段材料为钢102。 爆漏部位 氧化皮剥落超温爆管 第一次爆管现场情况: 现场检查发现爆管发生在高温过热器进口段左侧数第18屏外向内第2根(简记18-2,下同)和21-2下弯头迎风面胀粗开裂,爆口开口较小,此外还发现16-2、24-2下弯头的相同部位也发现树皮纹,以上管子的外壁氧化皮均有斑驳迹象,具有长期过热爆管特征。 电厂对高过第16~24屏及其两侧附近区域进口段下弯头的管子进行局部更换,更换范围视外壁氧化皮剥落严重情况定,并同时检查下弯头有无氧化皮等异物堆积,一旦发现氧化皮应扩大下弯头氧化皮堆积检查。然而电厂因发现16-2出口段管子氧化皮剥落严重而更换下弯头时发现较多氧化皮堆积,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错失了及时扩大检查的机会。 第二次爆管现场情况: 刚刚更换的24-2进口段下弯头迎风面再次胀粗开裂泄漏,同时发现18-2、21-2的相同部位也有胀粗开裂现象。这与第1次过热泄漏的部位完全吻合,由于这几个弯头均是上次爆管抢修更换的新弯头,因此怀疑这几根管路有异物堵塞,建议电厂对相应的过热器管下弯头及高过进口集箱内部进行检查 氧化皮剥落超温爆管 某电厂# 4炉系上海锅炉厂制造的SG-435/13.7-M768型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中间储仓式汽包炉。#4机组自2003年5月15日正在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已累计运行约6万3千多小时。 2011年10月15日,#4机组停机检修;11月10日检修结束,11月11日6:42#4机组并网;12月8日15:40左右运行发现#4炉锅炉受热面管泄漏,21:43打闸停机。 爆漏部位 图1 高过爆管部位示意图 图2原始爆口位置照片 氧化皮剥落超温爆管 高过右数25排内圈管(爆漏管)出口段管子表面氧化皮剥落 管子变色且外壁局部氧化皮剥落 高过右数75屏出口段内圈管变色照片 右数93屏出口段内圈管子变色 高过右数93屏出口段内圈管变色照片 右数87屏入口段内圈管子变色 高过右数87屏入口段内圈管变色照片 图9 2011年11月11日启机运行参数曲线截屏图 6:42并网,7:05:22,机组负荷为12MW,二级减温水调门开度瞬间从0至24,至7:06:53,二减后汽温从372℃突降至247℃,降温速度大于80℃/min,且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二减后汽温多次反复变化,有可能导致高过管子部分内壁氧化皮的脱落 氧化皮剥落超温爆管 图6(T23管内壁) 氧化皮剥落超温爆管 材料种类 氧化膜厚度 运行温度 氧化膜结构 介质成分 氧化膜成分 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能 温度变化幅度和速率 管内因素 应力 管外因素 膨胀差 运行时间 锅炉氧化皮生成和剥落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氧化皮剥落超温爆管 锅炉氧化皮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的世界性难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