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类采购定价流程(最新).docx
食材类采购定价流程(最新)
一、市场调研
1.收集信息:了解当前市场上各种食材的价格、质量、供应量、供应商信誉等,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信息:
a.互联网搜索;
b.行业报告;
c.供应商报价;
d.行业协会或商会;
e.同行交流。
2.分析竞争对手:研究竞争对手的采购定价策略,了解他们的定价水平、优劣势等。
3.预测市场趋势:分析食材市场的供需状况、价格波动、季节性因素等,预测未来价格走势。
二、成本分析
1.直接成本:计算食材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关税等。
2.间接成本:计算与食材采购相关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损耗等。
3.预算编制:根据业务需求,编制食材采购预算,包括采购量、价格、预算总额等。
三、供应商选择与谈判
1.筛选供应商:根据市场调研结果,选择具备价格优势、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2.谈判策略: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争取获得更有利的采购价格。
a.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
b.分析供应商的竞争状况;
c.采取联合采购、长期合作等策略;
d.利用市场趋势和供需关系进行谈判。
3.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价格、质量、交货时间等条款。
四、定价策略
1.成本加成定价:在成本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制定售价。
2.市场导向定价:参考市场行情和竞争对手定价,制定有竞争力的售价。
3.价值导向定价:根据食材的口感、营养、品牌等因素,制定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售价。
4.心理定价:利用消费者心理,采用尾数定价、整数定价等策略。
五、价格监控与调整
1.定期监控:对食材市场价格进行定期监控,了解价格波动情况。
2.数据分析:分析价格波动原因,评估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3.价格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和成本分析,及时调整采购定价策略。
4.优化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