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桩机进场:在现场做好施工准备、三通一平工作的同时,安排桩机进场,进行组装、调试,做桩基准备施工。
预制桩起吊、对中施工放线
预制桩起吊、对中
施工放线
预制桩进场
焊接桩尖
桩机就位
施工准备
桩基试打
正常施打
配桩、预制桩继接
焊桩接头
垂直控制
深度控制
继续施打
每阵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
(观察三阵)
停止施打、成桩
是
图3.1 桩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3、锤击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
3.1锤击管桩施工的工艺流程见图3.1。
3.2桩的堆放:在预制桩运至施工现场前,堆桩场地要平整、压实,保证堆桩后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陷。支点垫木的间距要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堆桩层数不多于4层,不能由于堆桩使桩身倾倒。不同规格的桩分别堆放,堆放位置及方法应根据打桩位置、现场实际情况、吊运方式、打桩顺序等确定。
图3.3 管桩起吊示意图图3.2 两台经纬仪检测桩机及管桩垂直3.3桩位放线:桩位放线应根据场地控制桩进行施放,桩位放线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首先确定桩的位置相对坐标,将桩中心位置用木桩打入地面下50cm,再在木桩上将桩中心点放出,用生石灰线将桩径圈定,由于打桩时振动较大,所以,桩位放置不能一次放数个桩位,要根据控制线放护桩,然后用护桩引测,施打一根,放一根桩位线,护桩距桩机应保持一定距离,太近时则影响桩位的准确。护桩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扰动。
图3.3 管桩起吊示意图
图3.2 两台经纬仪检测桩机及管桩垂直
3.4桩机就位:桩机设备进场后,先进行安装调试,然后移至桩位处就位。桩架安装就位后应垂直平稳。在桩机移至桩位对中后,用2台经纬仪对桩机进行垂直度调正,使导杆垂直,打桩期间经常检查,随时保证导杆的垂直度。见图3.2。
3.5预制桩起吊
当桩机就位后,利用桩本身携带的垂直提升工具将已焊接好桩尖的桩身缓缓吊起,当桩身离开地面并垂直于地面后,将桩帽缓缓套入桩上端部,并将桩尖对准施放的桩位木桩。检查桩身垂直时,开始打桩,见图3.3。
吊桩时,采用两点起吊法,保证桩身垂直, 便于桩尖对准桩位;当1根钢丝绳拉断时,另1根可起保险作用,详见图3.3。
图3.4 管桩接头焊接图3.6桩基施打:当桩对中完毕,桩身垂直时,开始桩基施打,当锤放置于桩顶上时常会由于锤身自重使桩身自沉,大量惯入土中,因此应慢慢将锤放于桩顶,直到桩身下沉基本稳定时,再徐徐打入。在开始锤击作业时,应先进行缓慢的间断试打,直至桩进入地层一定深度时为止。打桩初期,如桩发生偏斜、将桩拉起修正或者拔起再重打。
图3.4 管桩接头焊接图
3.7接桩:当一节桩身打入土中剩余50~80cm时,应检查打入桩顶部是否损伤,如有损伤应进行修复,并将污染在桩顶上的杂物清掉。在上节桩就位之前,要清除掉上节桩下端接头处所附着的污染物后,再将上节桩与下节桩对齐。
3.5
3.5 桩基与承台锚固图
3.8桩基停打:停打原则根据设计要求,停打应根据桩长及最后三阵的贯入度确定,以贯入度控制为主。
当桩基施打接近于设计桩长时(根据地质资料参考判断),应密切注意每阵的惯入度,当三阵的惯入度每阵为2cm-5cm时则停止施打,将桩机移至另一根桩位进行施工。
3.9桩头去除及桩基填芯处理:当桩基施工完毕,土方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后,应把多余的桩头利用切割工具将桩切割至比基底标高高10cm,然后用细铁丝将切割好的圆形PVC板(半径与桩孔相对应)放入桩孔端部以下1600mm处并固定,放入钢筋笼(钢筋笼加工长度为2293mm),钢筋笼放入桩内1600mm,外露693mm,随后灌入C30细石混凝土捣实。见图3.5。桩基填芯处理方法与详细设计不符时,以设计为准。
3.10质量标准:按表3.1进行检验。
锤击管桩质量检验标准表 表3.1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表3.3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成品桩质量
外观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缝
直观
桩径
mm
±5
用钢尺量
管壁厚度
mm
±5
用钢尺量
桩尖中心线
mm
<2
用钢尺量
顶面平整度
mm
10
用钢尺量
桩体弯曲
<1/1000L
用钢尺量,L为桩长
2
接桩: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
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表3.2
见表3.2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min
mm
>1.0
<10
<1/1000L
3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4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管桩焊接质量标准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