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政策落实自查自纠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淮 河 镇 红 石 小 学
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县教体局关于做好全省基础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专项检查迎检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对2007年秋季—2014年秋季基础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自2007年秋季以来,我校先后为659名贫困学生提供了食宿资助,共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444500元。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专项资金管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生活费发放的工作步伐,确保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实施贫困生生活补助和免费使用教科书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完善组织机构
1.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且以学校文件的形式印发到各年级组。强化了资助工作的领导。
2.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省、市、县的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认真听取学生资助中心和各年级部的情况,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落实。
二、广泛宣传发动:
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有关上级文件精神,利用学期开学初和召开的家长会及晨会广泛宣传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和免费教科书的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严格操作程序
1、制定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实施制度。
2、组建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领导小组。
3、确定“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和对象。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A、父母双亡,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孤儿、含艾滋病孤儿); B、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C、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D、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E、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区别不同贫困程度,每学期界定一次,不搞平均分配,不能优亲厚友,不搞轮流享受。
4、我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运行程序。
A、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出具村委会核实的材料;B、学校根据上级下达的贫困学生数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对象资助条件确定学生名单,并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C、公示无异后,学校组织受资助学生填写《义务教育贫困学生申请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
5、发放程序。
受助学生确定后,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拨付到校后,制定发放花名册,将补助金一次发放到学生个人,受助学生和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名。
6、规范管理 健全档案
贫困生档案是我们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必须要规范管理好。我校一向重视档案的管理。在资助工作方面,要求按资助项目,分年度归档,每个档案盒上贴上目录内容以及标签,每个档案僵归类的材料基本包括:上级部门的资助文件、名单公示、花名册、资助金发放表、受助学生递交的证明等相关材料。规范档案的管理,既是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同时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持续开展资助工作。
四、各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如下:
2007年秋上级分配给我校的贫困生指标49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49人,每生250元,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共计发放总金额12250元。
2008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73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73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共计发放总金额35500元。
2009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119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119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50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59500元。
2010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85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85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75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63750元。
2011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85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85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75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 63750元。
2012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109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109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100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109000元。
2013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55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55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100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 55000元。
2014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50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50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100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 50000元。
五、工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