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国演义》的程式化描写开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试论《三国演义》的程式化描写
专业班级: 汉语言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在明清几大古典小说名著中,《三国演义》成书最早,《三国》研究的历史也最悠久。仅从现存最早的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所撰《〈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到撰写本文的1996年,时间就长达五百余年。如此漫长的研究史,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明代;(2)清代;(3)“五四”前后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4)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5)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6)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个)好??”等等,它们构成句子的全句附加语。二、韵散结合,散文总纲式领起,韵文成段集中铺陈,再辅以散文句式或总结,或补充。总纲式领起的散文句式在早期话本小说中呈现出的程式化特征更为显著,后期作品个性化稍强一些。古代白话小说继承变文传统,运用韵文句式实现吟咏唱和功能,目的在于给听众以音乐的美感享受。
(2)单调划一的“引导式”引言句。“引言”指的是在记叙性文体中记叙人物说话的方式,一般有“引导式、追加式、插入式”等。古代白话小说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时而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时而模仿书中人物口吻进行对话,为使听众不致于混淆,他们在行文中不得不在每一句人物话语,每一段人物对话甚至每一段内心独白之前加上引导性词句,因此,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引导式”引言方式。这也成为白话小说与现当代小说最大的风格区别特征之一。
(3)固定不变的启行之辞。自古汉语就具备“贵于顺序”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发挥到了极致:叙述者与听(读)者的位置和态度都相当固定,规范化的价值观使整个叙述过程、主体的各层次都保持着一种使叙述畅通的姿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虚拟互动的认知语境,也形成了开篇或者情节发展的每一段落都有基本固定的“启行之辞”引起下文,以达到指引路线、便于认知的作用。
2.官场小说的程式化叙事模式
官场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以描写官场的权力、斗争和官人的宦海沉浮为主和以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拯救正义的秩序为主。这两类官场小说虽然都是以官场为背景,但描写的着重点却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叙事模式。
(1)以描写官员宦海沉浮为主的官场小说,与重在批判和讽刺的古代官场小说不同,着重于反思和展现,更加关注人性。这类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经常显得程式化。概而言之,它们在叙事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元素:官场人物、升迁受挫、特殊机缘、成功升官。叙事程式如下:小说以各级官员为核心人物,小到村长、镇党委书记,大到市长、市委书记不等,他们因为某种原因长期得不到重用,或面临换届而希望得到升迁,于是在日常生活的逼迫与一些局外朋友的点拨下,通过种种方式,利用各种机缘,积极向领导靠拢,千方百计取得领导的信任,从而步步高升,大权紧握。
(2)以反腐为描写核心的官场小说,着重表现官场腐败。叙事要素由以下几点构成:各类案件前提、背后隐藏黑幕、矛盾斗争激烈、上级领导支持、最终邪不压正。叙事元素往往是黑幕、言情加侦破,其中的矛盾一般公开化,正邪处于势不两立的境地,清官与贪官、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在叙事程式上常以经济案件、刑事案件,或换届选举为切人点,人物设置上以一个贪官、几多美色、些许帮凶、一个包青天为模式,一般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是涉案方,或杀了人,或利用职权谋取了经济利益,或希望铲除异己掌控权力,或包庇罪犯;另一派是查办方,就事件进行调查,但却阻力重重。这些事件背后往往还隐藏着更大的问题,甚至还会牵扯出某一高官为后台,调查人员受到各种阻挠和打击,但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安危面前,他们以大义为重,能明辨是非,刚正不阿,毅然顶住各种压力,最后在上级领导的坚决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彻底查清了事情的真相,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制裁。
3.才子佳人形象程式化塑造
才子与佳人是明清才子佳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