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主党政主要负责人经责审计工作方案.docx
国有企业主党政主要负责人经责审计工作方案
??一、审计目标
本次经济责任审计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有企业主要党政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国有企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为组织部门等相关部门考核、任免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具体目标包括:
1.审查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核实资产、负债、损益情况,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2.评价主要党政负责人在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履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廉洁从业等方面的履职情况。
3.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经济效益。
二、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范围为国有企业主要党政负责人[具体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涵盖企业本级及所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审计内容包括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营业绩、内部控制、重大经济决策、廉洁从业等方面,具体如下:
1.财务收支审计
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核实财务收支是否合规,有无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账外设账等问题。
检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关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负债确认等情况,核实企业资产质量。
审查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分析成本费用变动趋势,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
2.资产质量审计
审查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核实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和所有权归属。
检查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方法和金额是否合理,有无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以调节利润的情况。
关注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分析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评估资产利用效果。
3.经营业绩审计
审查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和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评价企业在市场拓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情况。
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动原因,与同行业进行比较,评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4.内部控制审计
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
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有效性,检查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无失控或舞弊现象。
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5.重大经济决策审计
审查企业重大投资、融资、担保、产权转让、资产处置等经济决策事项的程序是否合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
检查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无造成重大损失或潜在风险。
关注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企业章程以及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等问题。
6.廉洁从业审计
审查企业主要党政负责人在任职期间是否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有无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
检查企业在业务招待、公务用车、出国(境)费用等方面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三、审计方法
本次审计采用多种审计方法相结合,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审查法
收集、查阅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审计报告、统计资料、合同协议、会议记录、文件制度等相关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查。
2.实地盘点法
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实地盘点,核实资产的实际存在情况,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3.调查访谈法
与企业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员工进行访谈,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外部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核实企业的往来款项、收入支出等情况。
4.分析性复核法
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趋势,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
5.计算机辅助审计法
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分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发现计算机系统中的违规操作和数据错误。
四、审计实施步骤
本次审计工作自[审计项目启动时间]开始,至[审计报告提交时间]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审计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时间区间])
成立审计组,明确审计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开展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等,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向被审计企业送达审计通知书,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并做好审计进点前的各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