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数据库系统原理上机实验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的设置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和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理解。通过上机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用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结果是否正确,使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更加具体、丰富;另一方面,可以综合软件工程知识、数据库知识和具体的开发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科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
本门课程必做的实验有三个:
1.交互式数据库;
2. 数据库设计;
3. 简单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一 交互式数据库
实验目的:
1 熟悉SQL Server 2000,特别是“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的环境;
2 掌握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基本表以及向表中插入元组;
3 掌握在“查询分析器”执行SQL语句的方法;
4 熟悉“查询分析器”中的工具“对象浏览器”的环境和功能。
实验要求:
1.实验前仔细阅读课本第三章,熟悉基本SQL语句的写法;
2.独立完成实验,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在SQL Server 2000上建立数据库,并在目标数据库上创建表,给表输入内容;
对相关表进行指定的查询。
学 时:3
实验步骤:
1、 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
在Windows2000环境中,选择: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Server—企业管理器,进入企业管理器;在“控制台根目录”下找到“SQLServer组”,选择组下的一台服务器,展开,选择“数据库”,点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进入数据库属性窗口,如图-1所示:
图-1:设置数据库属性
在数据库属性窗口中,指定数据库名称“myDB”,其它属性为默认。
2、 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基本表
在“企业管理器”中,点击刚创建的数据库“myDB”,可以看到展开后的项目结点,右键选中“表”结点,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表”。在打开的窗口中填入建立基本表的各列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等信息,保存。完成在“myDB”数据库中建立了一个基本表。
3、 在“查询分析器中用SQL脚本语句建立数据库和基本表
1 打开“查询分析器”,选中当前数据库为“myDB”之外的任何一个数据库,例如Master数据库,在“查询分析器”的编辑窗口中输入:
DROP DATABASE myDB
然后点击窗口中的“执行”按钮或按F5键,将执行上面的SQL语句,将刚才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的数据库“myDB”删除。
2 清除“查询分析器”的SQL编辑窗口,重新输入下列SQL语句:
CREATE DATABASE testDB
按F5键执行,又在服务器中创键了一个名为testDB的数据库。
3 选择当前数据库为testDB,并在查询分析器的SQL编辑窗口中键入下列SQL语句: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 (6) Primary key , Sname varchar (50) not null , Sex char (2) , SAge int )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 primary key,
CName varchar(50) not null,
Teacher varchar(50) ,
Grade int)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6),
Cno char(4),
Score int)
选中上面的SQL语句,然后按F5键执行,它将在testDB数据库中创建基本表STUDENT、COURSE。
4、 在查询分析器中给SC表加上外键约束;
5、 在“企业管理器”中给STUDENT、COURSE、SC表添加数据;
进入“企业管理器”中的testDB数据库,在树中找到testDB下的“表“结点,选中该结点,可以在右侧窗口中看到该数据库所有的表,找到刚才建立的STUDENT表,右键选中,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打开表—返回所有行,在弹出窗口中逐行添加下面学生表中给出的记录,然后保存。
同样的方法给COURSE、SC添加数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