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冗余校验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姓名 *** 学号 *** 实验组 *** 实验时间 *** 指导教师 ***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CRC冗余检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循环冗余CRC检验的原理及算法;
2.能编程实现CRC校验码的生成算法。
实验要求 熟悉CRC冗余检验 实验原理 现实的通信链路不会是理想的,因此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差错,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的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循环冗余(CRC)技术。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基本原理是: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整个编码长度为N位。对于一个给定的(N,K)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幂为N-K=R的多项式G(x)。根据G(x)可以生成K位信息的校验码,而G(x)叫做这个CRC码的生成多项式。 校验码的具体生成过程为:假设发送信息用信息多项式C(X)表示,将C(x)左移R位,则可表示成C(x)*2的R次方,这样C(x)的右边就会空出R位,这就是校验码的位置。通过C(x)*2的R次方除以生成多项式G(x)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CRC码的生成步骤1、将x的最高幂次为R的生成多项式G(x)转换成对应的R+1位二进制数。 2、将信息码左移R位,相当对应的信息多项式C(x)*2R 3、用生成多项式(二进制数)对信息码做模2除,得到R位的余数。 4、将余数拼到信息码左移后空出的位置,得到完整的CRC码。
模2除(按位除)模2除做法与算术除法类似,但每一位除(减)的结果不影响其它位,即不向上一位借位。所以实际上就是异或。然后再移位做下一位的模2减。步骤如下: a、用除数对被除数最高几位做模2减,没有借位。 b、除数右移一位,若余数最高位为1,商为1,并对余数做模2减。若余数最高位为0,商为0,除数继续右移一位。 c、一直做到余数的位数小于除数时,该余数就是最终余数。Microsoft Visual C++ 6.0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实现CRC校验码的生成。
采用C++语言,实现CRC校验码的生成:
#include stdio.h
/*………………异或函数………………*/
void crc(int A[],int G[], int x,int n)
{
int i,j,k;
printf(\n\t\t);
for (k=0;k=x-1;k++)
printf( %d,A[k]); /*输出补0后的数*/
for (i=0;i=x-n+1;i++)
{
if (A[i]==1) /*当首位为1时进行异或*/
{
for (j=0;j=n-1;j++)
{
if (A[i+j]==G[j])
A[i+j]=0; /*异或运算,相同为0,不同为1*/
else A[i+j]=1;
}
printf(\n\t\t); /*输出每次异或后的结果*/
for (k=0;k=x-1;k++)
printf( %d,A[k]); /*输出最后余数*/
}
}
}
void main ()
{
int m,n;
int A[20],M[20],G[20],i,j;
printf(请输入M[x]的长度m=);
scanf(%d,m);
printf(请输入G[x]的长度n=);
scanf(%d,n);
printf(\n请输入M[x]=);
for (i=0;i=m-1;i++)
scanf(%d,M[i]);
printf(\n请输入G[n]=);
for (j=0;j=n-1;j++)
scanf(%d,G[j]);
for (i=0;i=m-1;i++)
A[i]=M[i];
for (i=m;i=m+n-2;i++)
A[i]=0; /*对被除数进行补0*/
crc(A,G,m+n-1,n); /*调用异或函数*/
for (i=0;i=m-1;i++)
A[i]=A[i]+M[i];
printf (\n结果为:);
for (i=0;i=m+n-2;i++)
printf (%d,A[i]);
printf (\n);
}
实验内容 每人独立完成,参考下面例1的源代码实现CRC校验码生成算法(也可以选择擅长的编程语言编写程序)。输入实验数据,验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