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PPT

发布:2018-08-28约2.38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化学课程实验 教学模式探索 江苏省常熟中学 顾伟光 (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3)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5)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一、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状况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 1、演示观察模式: 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师生演示 2、讲做结合模式:教师边讲课、学生边实验 按学生主体活动程度可分为引导式探究活动和开放式探究活动两种模式。 引导式探究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假说,引导学生朝着教师预先设计的方向提出实验程序,预测可能的结果。其过程可简要表示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讨论与交流。这种模式常常是已被教师构建好的,但允许学生在假说和数据解释的范围内去创造。教师的引导并不是刻意的引导出一个唯一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获得知识。 开放式探究教学模式一般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设计实验程序并实施实验方案,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将其应用于新的情景加以检验。这种模式强调探索和创造,学生以一种近似科学家如何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不再强调获得正确的结论,而是强调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四、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梳理新课程(苏教版)实验教学的内容,制定切实的实验计划 第一阶段是必修1和必修2上实验内容的教学。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应覆盖全面,立足基础。 第二阶段是文理分科后的《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这部分实验的教学要求是在第一阶段基础性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向综合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发展。 第三阶段是《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实验》共包含16个实验课题,分成了7个专题的内容。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领悟实验设计的思路,强化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观察与思维的交融中产生思维的火花。 2、合理运用多种实验手段,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 让学生通过对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苏教版的化学实验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内容主要分布于各册教材的“活动与探究”及“观察与思考”的栏目中,另一部分内容集中于选修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内容由分散到系统、由基础到综合,由观察、简单操作到实验探究的设计与实施,遵循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是否在减弱? 化学教师把握化学实验教学的能力是否在减退? 思 考 化学实验教学是否在渐行渐远? 1、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实验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3、实验教学是既教学生动手又教学生动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 4、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5、化学实验作为一种载体,可以让化学——生活——社会更好地融为一体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 这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准备相对简单、快捷,教学地点的选择也比较灵活,可以在实验室中,也可在教室中。演示的实验既可以进行验证性实验,也可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常常邀请学生协助完成,或者,直接请上一至二位同学上台,代替教师演示实验。 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边讲边实验,可以是验证性实验,也可以探究式实验。由于学生人人都动手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上课热情。 3、分组实验模式: 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或是实验报告)的要求进行分组验证性实验;分组实验模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技能训练;二是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分组实验的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二是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先从课本中得知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4、探究活动模式: 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探究活动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5、课外活动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或家长监督下做课外兴趣或研究性实验;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