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DA第3章原理图3.ppt

发布:2017-05-25约7.07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2 存储器电路 (Memory.sch) 图3 CPU时钟电路 (CPU Clock.sch) 图4 串行接口电路 (Serial Interface.sch) 图5 串行接口时钟电路 (Serial Baud Clock.sch) 图6 电源电路 (Power Supply.sch) 图7 并口电路(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sch) 图8 CPU电路 (CPU Section.sch) 1.自上而下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以Memory电路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执行菜单命令File / New Design,创建一个新的设计数据库 2)执行菜单命令File / New,创建一个新的原理图文件 并改名为Z80.prj 3)放置Memory方块图(主图) 4)放置方块电路进出点 5)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完成Serial Interface、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Power Supply、CPU Clock、CPU Section等方块图(主)的放置及其进出点的放置 6)在各方块图的进出点之间连线,完成后即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主控模块电路图 1.自上而下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7)生成原理图(子图)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Create Sheet From Symbol 方块图(主图)→原理图(子图) 光标变成十字状 将光标移Memory方块电路模块上(注意不要指到方块图进出点上) 单击鼠标,屏幕将出现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对话框询问 在产生与电路方块图相对应的原理图时 相对的输入输出点是否将信号方向反向? 此处应选择No 图 对话框询问 由方块图产生 Memory.sch原理图 系统将自动在Z80.prj下产生原理图(子图) 文件名为Memory.sch,如图所示 在原理图(子图)中,系统自动放置了与对应方块图相同数量(7个)的输入输出点 并且这7七个输入输出点的名称和方块图进出点的名称相对应 1.自上而下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此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七个输入输出点之间具体完成Memory.sch原理图(子图)的绘制 完成后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 8)用同样的方法将 Serial Interface,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Power Supply,CPU Clock,CPU Section 等方块图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子图)绘制出来 分别如图3至图8所示 2.自下而上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原理图(子图)→方块图(主图) 首先产生原理图(子图) 再由原理图(子图) 来产生 方块电路图(主图)的方法 再次以图2所示的Memory.sch电路为例,说明如何产生对应的Memory方块图 2.自下而上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以Memory电路为例 具体步骤如下: (1)按图2完成存储器电路图(子图)的绘制 (2)激活要放置方块图的原理图(主图) (本例中是激活Z80.prj) 使它运行于前台 2.自下而上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3)执行菜单命令Design / Create Symbol From Sheet 原理图(子图) →方块图(主图) 屏幕上出现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系统将列出当前打开的所有原理图 选择Memory.sch 点击OK按钮 2.自下而上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4)选择原理图后 屏幕上出现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点击No按钮 图 对话框询问 2.自下而上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5)在Z80.prj电路图中 光标变成十字状 且带有一个方块图(主图) 系统进入放置方块图(主图)状态 移动鼠标,在合适的位置点击鼠标 即可完成此方块图(主图)的放置 在方块图(主图)中,系统将自动产生与原理图(子图)中输入输出点对应的方块图(主图)进出点,如图所示 系统将方块图(主图)自动命名为Memory,在默认情况下,系统将方块图(主图)对应的原理图(子图)名作为此方块图的名称 当然可以在放置方块图(主图)状态下,按Tab键来打开方块图(主图)属性对话框,修改方块图(主图)相关属性 图 系统自动生成电路方块图 2.自下而上层次电路设计方法 (6)重复上述步骤 直到所有模块的电路方块图都出现在Z80.prj电路图中 (7)在各模块方块图进出点之间连线 最后便可得到如图1所示的方块电路图(主图) 在设计层次电路图时 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方块图(主图) →原理图(子图) 还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 原理图(子图)→方块图(主图) 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5.6 画总线(Bus) 总 线 总线分支 网络标号 导 线 3.5.6 画总线(Bus) 总线是由数条性质相同导线组成的线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