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沂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规划背景
新沂市位于东陇海中段,是苏州鲁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增长点,长期以来新沂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于相当规模,以化工、造纸、能源工业为特点的传统产业经济,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当今日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新沂也受到了来自周边区域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
在当前世界经济第五次增长周期的成长阶段,产业经济结构面临新的改组。经过20年的经营发展,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土地价格和劳动力工资的迅速上升,以及煤、电、油、运等能源物资的短缺,这些地区的一些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加快向内地次发达地区转移的步伐。
21 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时期,也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处于东陇海线工业带的新沂市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正确把握这一趋势,因势利导地引进外力,进行产业结构提升和调整,成为新沂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课题。
根据省政府苏南与苏北资源整合,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2006年无锡新区与新沂市建立了经济互助战略伙伴关系。计划在新沂市沭东地区建设无锡—新沂工业园,以整合彼此优势强项,资源共享互补,实现两地社会经济事业共建双赢。
无锡—新沂工业园总用地面积为33.41平方公里,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建设完成。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在宏观规划的指引下,在空间上落实土地利用、景观控制、配套服务和市政设施,为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提供规划指引。
第二章 现状综述
2.1 既有规划效用分析
《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于2005年6月完成,在这一轮规划中对新沂的定位为“沿陇海产业带中部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东部重要节点城市。”凸显了新沂在区域中的重要地位,也指明了新沂未来发展的方向。2006年,在省政府的部署下,无锡新区与新沂市计划在新沂沭东地区共同建设无锡—新沂工业园,这项任务不但将整合彼此强项、资源共享,实现两地社会经济事业共建双赢,也打破了原总体规划近期主要向南、西拓展,东部完善的格局。同时,由于总体规划编制时,205国道等建设项目的方案或资料并未完全确定,也使得总体规划与如今现状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故此次《无锡—新沂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思路的指导下,根据新形势的发展情况,对其展开了完善、修正以及深化的工作。
相信通过无锡、新沂两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对园区的合理规划,必将使沭东、沭西两翼齐飞,共创和谐发展的产业新城。
2.2 位置与范围
规划区位于新沂市东部,西起沭河,东北至新长铁路,南抵徐连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33.41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
2.3 水文条件
园区内地面水体主要有沭河和黄墩河两条河道。沭河为区域性泄洪通道,承担着鲁南山地季节性排洪的重任,设防等级为100年一遇。 黄墩河系天然河道,发源于鲁南,流经园区,在下游汇入沭河,沿岸湿地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其他内河水系缺乏系统性,水系杂乱,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汛期河水倒灌,积涝严重,是园区建设存在的较大隐患。
2.4 气候条件
新沂市属于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市区常年气温平均为13.7℃。年极端最高气温39.9℃,年极端最低气温-22.4℃;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527.5h,无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33CM,年平均降水量921.8MM,多集中在7—9月份;常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蒸发量
2.5 人口社会
园区行政区划主要涉及新东、田吴、神山、北沟、仲庄5个行政村,以及塔山村、南沟村、八户村、石间村、官庄村的部分地区,现状人口规模约为3.3万人。另外还有一个解放军的旅部驻扎在园区内。
本规划区域内的人口结构以农业人口为主。随着园区的开发建设,近年来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显著,并伴随有少量的流动人口。
当前,园区内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新东、田吴、神山、北沟等片区。
2.6 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3340.54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相对较小,主要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少量商业用地等,共计383.54公顷,占规划用地的11.43%;非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水域、耕地、园地、村地、牧草地、弃置地等,共计2958
表2.1 用地现状综合表
用地代码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公顷)
占现状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
中类
R
R1
一类居住用地
14.34
174.71
5.23
R2
二类居住用地
13.16
R3
三类居住用地
1.41
R4
四类居住用地
101.72
Rj
托幼、中小学用地
34.10
Rh
住宅混合用地
9.98
C
C1
行政办公用地
22.02
67.61
2.02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17.60
C5
医疗卫生用地
3.58
C6
教育科研用地
2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