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差异化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差异化分析-旅游管理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差异化分析
陈果
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区域旅游活动的发展不断推进,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将数个城市聚合在一起形成旅游城市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本文旨在研究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现象及其本质,探索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差异的特点,并提出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的发展对策,为中原城市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区域旅游活动的发展不断推进,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将数个城市聚合在一起形成旅游城市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相关的研究命题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当前中原城市群崛起战略已实施,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省份,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区域旅游城市群。国内旅游研究的重点多是从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现象及其本质,探索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差异的特点,提出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为中原城市的发展提供机遇,作为一个整体来提升内在差异,以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差异化分析
(一)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类型及结构差异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按其成因和属性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古迹、上千年文化传承形成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各种建筑等。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包括地理景观、水域风光景观、气候和天体景观等。对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的研究中,采用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两类分类进行了研究。
表1为区域旅游资源结构的差异分类统计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区的分类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到:
1、优质景区相对集中度较高
截至到2015年,中原城市群有94个A类景区,占河南省的44.13%,虽然所占比例未过半数,但是景区的集中度较高,能够形成资源的聚合效应,洛阳和郑州景区的数量已过半,呈现资源的高度聚合性,其中4A景区多集中在洛阳和郑州,3A景区多集中在洛阳和郑州及许昌。中原城市群区域优质景区相对集中度较高,发挥了较好的资源聚合作用。
2、5A级景区总数占河南省绝对多数
中原城市群所含5A级旅游区较多,有8个5A级景区,所占比例非常大。焦作有3个5A级景区,洛阳有2个5A级景区,在资源的组合上有所不同,其中焦作3个5A级景区为云台山等自然资源景区。洛阳则以人文景观景区为主,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自然旅游景区多于人文旅游景区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景观资源多于自然景观资源,很多游客对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的认知也是以人文景观资源为主。当前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中有丰富而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及提升。
4、景区类型分异规律明显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区的景区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区域性比较明显,一些区域是以人文旅游景点为主,如洛阳。一些区域是以自然旅游景区为主,如焦作。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区景区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的开发。如开封景区有丰富的文化旅游景点,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资源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自然景观,会阻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5、景区赋存情况与当地旅游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区的经济展得益与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状况水平有高度的相关性,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赋存条件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焦作为例,虽然其工业经济不发达,但区域有占主导地位的5A级旅游景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以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
(二)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差异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的差异集中反应在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上,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较为集中,体现了一定的区域特点,在结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通过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聚合资源,区域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独特的一面,要对区域旅游资源加以分析,确定优势互补策略。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文化旅游景区分布在郑州、洛阳、开封三地。很多游客的旅游重点放在了这三个区域,而忽略了其他区域资源。
1、人文旅游景区高度集中或将导致产品严重同质化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中突出的表现是文化旅游的不平衡性,这是中原城市群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韵味,都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中国的八大古都中即有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城市,城市也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但在文化资源
显示全部